金陵晚报记者 朱波 通讯员 于江金陵晚报报道为庆祝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南京有关部门酝酿举办一系列主题活动。6月9日上午,一个包括南京地区的民族民间传统艺术表演、传统手工艺展示、文物收藏鉴定等内容在内的大型现场活动就将为这个首届“遗产日”拉开序幕。 今年的6月10日,被确定为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第一个“文化遗产日”的主题为“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全国各地都在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如开展文化遗产保护成果表演、展览、宣传,进行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以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在南京,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将持续整整一周:6月7日,在修缮完毕并对外开放的神策门举行《南京明城墙》一书的首发;6月8日,在瞻园举办南京红学界研讨以及“红楼梦画展”;6月9日,南京市朝天宫广场上则有白局、吆喝、方山大鼓等南京民俗表演以及云锦展示、民间艺人传统手工艺展示等等;当天,南京市的各文博场馆还会向社会有组织免费开放……据悉,6月10日遗产日当天,江苏省还将举办遗产日专项活动。
30亿保护文化遗产
而在遗产日即将来临之际,南京市对南京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也到达了历史最高峰。本月初,南京市刚刚公布的名单显示,南京现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单位2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5处;拥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50处,拥有文保单位的数量、门类、时间跨度,都达到了全国前列。而地下的宝藏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极其厚重。十多年间,南京还形成了《南京市文物保护条例》、《南京城墙保护管理办法》、《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保护条例》(即将颁布)等法规条文,用以保护包括地面文物、遗址遗迹,地下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珍贵文化遗产。此外,陆续出台的《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明城墙风光带保护规划》等等规划为未来的文物保护工作打下基础。据南京市文化局(文物局)副局长杨新华介绍,从2002年起,南京市为全市文化遗产保护投入了超过30亿元的资金,是中国最舍得投入进行保护文化遗产的城市之一。
非遗地位还很尴尬
尽管如此,南京的文化遗产保护问题还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个很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就是,同为文化遗产,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不同的待遇。由于物质文化遗产看得见摸得着,也能见效益等原因,目前,南京市对物质文化遗产的投入相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大得多,5年中30亿元的投入资金,基本上都分配给了物质文化遗产。这其中,仅明城墙、外秦淮河整治维修就花掉了近17个亿;而相比较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岌岌可危。不仅城市中像雕花天绒、南京绒花、金陵折扇、金陵牙雕等一批民间传统技艺已失传或消亡,像高淳送春歌、六合洪山戏、六合骨牌灯等生存在郊县地区的原汁原味的风俗、传统、技艺,也都快没有传人。据有关部门调查,南京地区民族民间文化种类原有100多种,至今只剩40多种。南京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中心主任王露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困境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市场、体制、移风易俗等客观原因导致,而另一方面,也是过去人们在主观上被这些当作为迷信、封建内容,不加重视任之流之所造成的。好在,南京市已经十分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从本月起,南京市将用2年时间,开展全市范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摸底工作,在此基础上制定市、区县两级“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总体规划、保护方案和管理办法。
本报倡导“保护保护者”
王露明告诉记者,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色彩等原因,因此在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刚刚起步的阶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还依靠民间力量。“民间保护是一股非常了不起的力量”,王露明告诉记者,其实,“中国文化遗产日”就是在冯骥才等民间保护人士的呼吁下,才在中国建立的,而南京一直就有很多自发的爱好者在搜集、整理南京的珍贵文化遗产。他们也是珍贵的“遗产”。“文化遗产”需要保护,而那些挖掘整理、发现和保护文化遗产的“保护者”也要保护,王露明提出:要“保护保护者”!今日起,金陵晚报将响应“保护保护者”的倡议,对那些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突出贡献,以及自发研究、搜集、整理某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达到一定水平的保护者本身进行报道。如果您的身边有这样的人,或者您自己就是一个保护者,欢迎和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