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5日讯今天是第35个世界环境日,主题为“荒漠和荒漠化”。由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办、我省环保联合会协办的中华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大会在哈尔滨举行。来自内地、香港、澳门、台湾及海外华人代表共同呼吁全世界中华儿女来共同关注中国荒漠化。
据统计,全国荒漠化土地2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9%。全国有约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影响,一些荒漠化严重地区出现了背井离乡的“生态难民”。全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520亿元。在荒漠化中,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是我国当前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沙化土地每年以30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不断扩展的沙化和水土流失土地使得生态问题越来越严重。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孙鸿烈院士在发言中中表示,我国经过20多年的努力,初步遏制了荒漠化加剧的趋势。他认为,解决我国荒漠化问题,要紧密结合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整体工作,坚持效益统一原则。进行生态建设必须与扶贫攻坚、产业开发、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等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协调统一。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我国荒漠化地区分布地域辽阔,地区间生态状况差异很大,因此生态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坚持生态补偿原则。例如,企业和居民在经济开发过程中,应对生态环境带来的损失做出经济补偿;又如,中上游地区人民为生态建设付出的代价,中下游受益地区应适当分担。
在会上,香港地球之友总干事吴方笑薇指出,防治荒漠化,要从人类的生育、生产和生活入手。改变国人的饮食习惯,将有利于遏止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所引发的荒漠化。澳门环境委员会全体委员会委员、澳门大学科技学院王志石教授从澳门环保科技的角度畅谈了科技在城市污染控制中的作用。在祖国宝岛台湾生物环境系统工程系任教绿色建筑、生态工程以及农村发展规划等课程的韩选棠教授表示,今天这个全球华人以荒漠化危机为主题的世界环境日大会,应会是中国环保建设的重要契机,人们的觉醒让大自然有了转机,希望大家群力群策,为治理中国荒漠化贡献心智。(生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