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考古学家寻觅多年的东周卫国都城遗址最近在河南省濮阳县高城遗址浮出水面:这是一处因黄河水泛滥而被泥沙深埋地下、面积约916万平方米的古城址,初步的考古发掘表明,其四面城墙被4至5米的淤沙层所覆盖。
河南省文物管理局6月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称,专家组在对该城址进行论证后一致认为,这是东周时期卫国的都城。这不仅是东周考古的重大发现,找到了鲁僖公三十一年卫成公迁都的“帝丘”,还为探讨中华文明起源、寻找传说中五帝之一的颛顼帝提供了重要线索。
发掘表明,整个城址平面形状为长方形,保存高度约6至9米,城墙基础宽约70米,顶部宽约20至30米,城墙之外有一周护城壕。北墙长约2420米,该墙中部偏东内收,形成一个近90度的折角,东墙长约3790米,西墙长为3986米,南墙长为2361米,南墙毁坏比较严重。
考古队领队袁广阔博士说,从墙顶发现的夹杂大量汉代瓦片的淤土分析,该城是因汉代的一次黄河洪水泛滥而被泥沙深埋,当时的街道、宫殿布局等极有可能保存较好。
引起专家高度重视的是高城遗址与颛顼帝的关系。据文献记载:“濮阳本颛顼之墟,故谓之帝丘”;“卫迁于帝丘,卜曰三百年”等。遗址内部现存有清代石碑记述该地为颛顼城,新中国成立前这里还有颛顼庙。不少专家认为,现今所发现的高城遗址,与文献上所记载的“帝丘”即“颛顼之墟”的地望相吻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