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4年前发表于报刊的文章,2年前被高考生“拷贝”后获满分。原作者网上发帖揭露却引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满分作文”捅出高考押题之弊
见习记者 曹刚
人到中年的曾颖没想到,自己4年前发表在广州《新快报》上的杂文《桃花源祭》,被人摇身一变成了2004年江西高考满分作文;更令曾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近日在网上发帖声讨抄袭行为,居然招来骂声一片,自己明明是“受害者”,却变成“没事找事”的闲人。
最近几年,各地高考屡屡爆出高分作文涉嫌抄袭的新闻。一些考生事先死记硬背了不少范文,在考卷上稍做变动就署上自己的名字。谁知阅卷老师“慧眼识荆”,把这些锦绣文章批作满分,于是成为众人争睹的名篇,最终导致事情败露。“高考作文抄袭,根源在于备考中普遍存在的‘押题’做法,这种功利思想不但扼杀了学生的创作力,更损害了孩子们对诚信的认识!”一位资深教育界人士不无忧虑地说。
见报杂文竟变“高考范文”
前天下午,记者电话连线身在四川成都的曾颖,听他讲述这个有些离奇的故事。“半个月前,有朋友准备出版杂文合集,问我有没有文章讽刺风景区忽视环保过度开发。如果不是朋友约稿,我大概现在还被蒙在鼓里。”
曾颖记得自己2002年曾在《新快报》上发表过一篇杂文,立意和写法都符合要求,但原稿已丢失。于是,他决定去网上搜索。
这一找把他吓了一跳:搜索结果共220条,其中只有2条是他的,发表在2002年5月22日《新快报》B7版上;其余218条全都是一名江西考生在2004年的高考满分作文。
曾颖点击进入这篇“高考范文”,发现两篇文章几乎是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标题同为《桃花源祭》,只不过考生加了副标题“不听智者之言的悲剧”;开头、结尾、结构、情节基本相同,甚至不少词句、段落都一模一样;讲的是同一个故事: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后,将线索高价卖给电视台,结果游人蜂拥而至。桃花源人尝到了旅游开发的甜头,大兴土木,破坏生态,桃花从此凋零。最终,游人止步,桃花源居民只能靠捡游客留下的垃圾为生。
“满分作文”收进多本教材
曾颖在网上越搜索越吃惊,他发现,作文被评为满分后,被多家网站转载,还被多家出版社结集出版。北京教育出版社将其收录在《最新全国高考热点题库·语文》和《高考综合能力总训练(语文)》两书中。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白金版高考满分作文精选珍藏》一书中也出现了这篇作文。
文后还配有专家点评:“‘祭’‘记’谐音灵气十足,全凭想象写出,但切合环保主题,对自然名胜的过度开发这一现象提出了合理批评。虽不无夸张之语,但总体符合逻辑。结尾出人意表,表现了考生的机智。”
“专家点评,在我看来显得特别滑稽。这篇高考满分文章经过名师点评之后,就被某些教育刊物收录了,”曾颖说话的音调突然变高,“根据版权法,我现在如果想出版这篇文章,难道还要征求这个作者的同意?否则是我侵权了?肯定有不知情的读者以为,是我抄考生的文章。”
愤慨之余,曾颖当天下午在天涯论坛里发帖,题为“一考生抄我的文章居然抄成高考满分,我要追究到底!”不仅公布两篇文章供对照,还公开个人联系方式,称“这种无耻的行为,我要追究到底!”
被抄袭者反招骂声一片
“这个帖子引发的讨论,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简直太可怕了。”曾颖显得有些激动。
“它很快成为我在论坛6年来回复和点击率最高的帖子。”一天之内,回复突破1000,点击率突破2万,以上数字在3天内上升了5倍。很多网民声援曾颖,但令他始料未及的是,不少网民“倒戈相向”,质疑声、批判声甚至谩骂声不绝于耳。
有为考生说情的:“算了吧,人家背那么长一篇文章也不容易。”有指责曾颖的:“文人要有文人的肚量。”有人宣称:“你高中老师没跟你讲过吗?‘有本事就背熟天下文章,符合题意的往上套……太出名的别抄!’”还有人坦言:“高考的满分作文,百分之七十都能在报刊杂志上找得到原形!”更有甚者,曾颖的电话号码竟被转贴到其他网站,身份换成了“成都小姐”,致使他收到多个骚扰电话和短信。
曾颖把反对者分为3类:“第一类,说我为成名故意炒作;第二类,认为我不该追究,万一学生因此被除名,将会对他造成很大伤害;第三类属于恶搞,为反对而反对,有人觉得高考作文比我的原文好,有人高喊‘押题有理,背诵无罪’。”
“总之,考生在高考前押题、背诵范文是‘惯例’,大多数网民都习以为常。”曾颖叹了一口气说。
依靠押题背诵范文令人忧
“押题和抄袭不仅在考生中普遍存在,还得到这么多认同,确实令人担忧!”曾颖表示,事情发展至今,考生究竟是谁已不重要。“我的初衷,就是想引起大家关注‘押题背诵泛滥’的现象,认识到这种功利行为的危害性。”
“临近高考,不少老师要求学生在考前押题背范文,这很可怕,不但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还让他们失去了创新意识。我曾遇到过好几个中文系本科毕业生,居然连一篇普通记叙文都写不好,让人不可思议。由此可见,功利性的写作方式害的是学生自己。这种方式背离了写作的基本准则,写作文是考创作能力而不是考背功。”
曾颖希望,通过曝光此事,让一些正在迎接高考的师生放弃押题背诵的功利思想,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诚信观。“如果孩子们能因此多思考一些问题,少背诵一些文字,就算是一个好结局。”
焦点关注
资深教师详解高考“押题”
押中者寥寥无几
押题很难押中
上海每年有10多万学生参加高考,个别考生能够押中作文题目,完全有可能。我们语文老师决不能因此鼓励考生押题,这会助长学生的“投机心理”。好比买彩票,不能因为有个别彩民中500万,大家都不工作了,把成功的‘宝’全押在几个考题上,那样得不偿失。
年轻人看到别人押题得高分,自然会羡慕乃至效仿,我们不能责备孩子,而是应该给他们适当的引导。
押中后未必高分
如果押中了作文题,也不一定得高分
考生也许有这样的体会:在短暂的考试时间里,自己“被逼无奈”,奋笔疾书,反倒思路清晰,文笔流畅,不见得比反复推敲几天写出的文章差。这体现了学生在应急状态下的超水平发挥,每个人都有这种潜力。
但如果看到考卷后,发现作文题似曾相识。考生必然心头一松,不假思索地按照准备的条条框框写作。对于写作能力薄弱的考生,押题或许有效;但对于更多具有一定写作能力的考生,押题反而不利于临场发挥。这几年,上海也有个别学校在考前猜到了作文题,高考平均分却不高,也说明了这一点。
被发现得不偿失
就算押中的作文题正好是自己精心准备的,也可能换来“不及格”的评分,得不偿失。
如今的网络信息丰富便捷,阅卷老师不可能见过所有范文,再加上高考考卷一般不公开,容易滋长考生的侥幸心理。这个江西考生“不幸”得了高分,被曝光露了马脚,更多的考生则悄悄过关了。
近两年的上海高考语文阅卷,每篇作文至少由3名老师把关——2名初评,1名复查。只要有一个老师发现抄袭行为,该考生的作文分数不会高于40分,而一般情况下,只要考生不严重偏题,达到基本字数,都能拿到42分的及格分。
押话题不押考题
坦白说,几乎每个语文老师都会押题,我也不例外,我让学生着重押几类话题。
考生应该多阅读近期的报刊杂志,了解社会上的热门话题,并准备相关资料,以便在考试时灵活使用。上海的作文题,常具有文化色彩和地域特色。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准备,而不是简单地押题。
借鉴1个人的文章是抄袭,借鉴100个人的文章就是创作。如何区分借鉴和抄袭?关键是一个字“活”。虽然你借鉴了范文,但只要在文章里看得见自己的思想,文章就“活”了。高考作文,一定要有思辨的色彩,生搬硬套范文,只能当别人的“傀儡”,得不了高分。
盛新(建平中学资深高三语文教师)
焦点调查
江西省高招办称找不到涉嫌抄袭考生
记者致电江西省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秘书处彭女士称,当年高考试卷已被销毁,很难找到这名考生。高考试卷一般在第二年三四月集中销毁,在考生姓名、考区、考号未知的情况下,很难从数十万考生中找一个人。
据了解,省高招办每年会挑选满分作文结集出版,但由于当年高考满分作文达700多篇,无法全部收录。在《2004年高考优秀作文评析》的83篇佳作中,没有《桃花源祭》。
彭女士提出了另外一种可能,某些出版社为了牟利不惜以各种名义出参考书,在编书过程中虚拟了这个“江西一考生”。
焦点链接
近年全国部分高考作文抄袭事件
■2001年,四川一考生高考满分作文《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涉嫌抄袭当年第7期《杂文选刊》刊发的《患者吴良知先生的就诊报告》。
■2003年,海南一考生的高考满分作文《最美丽的鸟》,涉嫌抄袭《故事会》杂志刊发的《爱的误区》。
■2004年,重庆高考考生的满分作文《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抄袭《微型小说选刊》2004年第9期的《我是一只想死的鼠》。该文原载《文艺生活》2004年第3期。
■2005年,福建高考考生的满分作文《执子与通子》,涉嫌抄袭4年前湖南湘潭市一中邓丽的同名获奖习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