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6月5日是第35个世界环境日。今年联合国确定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沙漠和荒漠化”。我国确定的主题是“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昨天,汕头市市长黄志光发表讲话,提出结合本市实际,确定“提高创模成果,建设绿色汕头”的主题,并号召全市人民关注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真正走出一条经济效益好、资源合理利用、人力优势充分发挥、环境不断改善、生态良性循环的新型城市发展道路,共同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建设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首先要关注我们衣食住行的种种问题,其中最令市民读者普遍关注的“白色泡沫”一次性餐具屡禁不止,本报记者特此进行深入采访,希望此报道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倡导建设绿色汕头鼓与呼。
[市场调查]汕头日消费“白色餐具”30多万个
走近市区垃圾填埋场,触目所及的就是那星星点点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碎片。这些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多为白色,在自然界中上百年都不能降解,若焚烧又产生有毒气体,因此被人们称为“白色泡沫”。
有关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帐”:以汕头市区480万人口为例,如果按照每天每10人中有1人使用、消费1个一次性餐盒的话,那么汕头市区日消费一次性餐盒的总量达48万个。
按目前市场上约8成消费者使用的是“白色泡沫”餐具来计算,汕头市场日均消费“白色泡沫”餐具约超30万个。一年下来,垃圾填埋场要“吸纳”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就将达到约360万个。如果每个“白色泡沫”餐具重量以15克计,一年垃圾填埋场需承载、处理的“白色泡沫”数量将达到54吨,这样,汕头需要再建多少垃圾填埋场,才能填埋处理这些“白色泡沫”?而这些上百年都不降解的“白色泡沫”,又将占据汕头多少耕地?怎样污染汕头的生态环境呢?
数字的分析让人触目惊心。据资料记载,我国的一次性发泡餐具,最早于1986年在铁路客运中开始使用。由于沿线的“白色污染”比较严重,1995年,国家铁道部全面禁止使用“白色泡沫”餐具,并要求进行“更新换代”。1997年9月,北京市在替代品尚不成熟的情况下,率先要求对“白色泡沫”餐具进行回收。1999年原国家经贸委发布6号令,要求到2000年底,在全国范围内淘汰一次性发泡餐具,推广环保餐具。近年来,国家有关部委和全国各地下了很多文件,可是,由于原国家经贸委6号令未能得到很好地贯彻执行,而市场上替代“白色泡沫”的“环保餐具”品种稀少,且存在着价格偏高等问题,因而,“白色泡沫”餐具一直未有效地退出市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消费需求的发展,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记者目击1]“白色泡沫”遍布街头巷尾
昨天是第35个世界环境日。记者巡城发现,遍布街头巷尾的快餐店、餐饮店和烧腊店,提供给消费者的依然是那让人“心虚”的“白色泡沫”餐具。
在城乡结合部的浮东一间简易楼房里,塞满了炫眼的“白色泡沫”餐具,一早就有人用手推板车要运货。在海棠园的一间房子二楼,“白色泡沫”餐具堆得如小山般,不时有电话来要货。一位经营者告诉记者,这些东西很热销,每天基本上都可卖出几千个至上万个。
在华山路一带,沿街摆卖的快餐店(车),全都是用“白色泡沫”餐盒盛装热气腾腾的食物,记者凑近前就可以闻到一股“塑料味”。一位湖南打工妹用颇为理解的口吻告诉记者,这里每个饭盒只要3—5元,我们打工的只图吃得饱就行,哪里敢奢求“环保”。
在长平路、东厦路一带,熙熙攘攘的快餐店,记者发现每份套餐多在8元至16元,但是,经营者都是用“白色泡沫”餐盒装食物。记者问生意很红火的××快餐店,为什么不使用“环保餐具”?他瞄了记者一眼,不以为然地说:“环保的吃完还不是一样要扔掉?何况汕头市场根本就没有环保餐具。”记者紧接追问:“现在不是有玉米淀粉做成的环保餐具吗?汕头美食节就推广过。”他不耐烦地说:“我们不知道,反正我们没有参加过美食节,政府也没要求我们一定要用环保餐具。”在金园路××烧腊店,尽管每公斤烧腊的价格高达50元以上,可是,记者看到,他们给消费者装用的,也同样是价廉且有害的“白色泡沫”餐盒。
某事业单位工作的林先生说,我现在最怕的就是吃午餐!自己回家做饭时间不允许,可买快餐一看到那些“白色泡沫”就发怵。某中学的一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孩子在学校内宿,她每次到学校探望,看到孩子们用那些一次性餐具吃东西,心里就暗暗发虚,担心是否卫生及有害身体健康。
看来,在鮀城街头巷尾“遍地开花”的“白色泡沫”餐具,并不仅仅像有些人讲的一样,只是低层次消费者在使用。它已经广泛地覆盖到中、高层次的消费领域,甚至被学校、机关、超市和星级酒店所应用,其消费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远,不由不引人深思。
[记者目击2]“环保餐具”难敌“白色泡沫”
据专家介绍,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发泡剂,它能够破坏大气臭氧层。人们在使用这些餐具的过程中,一旦温度达到65℃以上,有害物质就可能渗入食品里,对人体造成损害;使用后丢弃,如果将其燃烧,会产生致癌物质二恶英;入土掩埋则要100多年左右才能降解,对土壤、大气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而最近,网上的一项调查显示,长期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不但可能损害肝脏及肾脏,还有可能干扰人体内分泌,造成生育能力下降以及男性雌化现象。
“白色泡沫”餐具危害如此触目惊人,国家有关方面也是“三令五申”禁止使用,为什么汕头市场依然“白色泛滥”?是缺乏必要的产品替代品?还是……?记者进行了深入的采访。
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市场出现的“白色泡沫”替代产品,大致包括:玉米淀粉材料替代品、稻壳材料替代品和纸类材料替代品3大类。其中,由汕头人自主拥有“知识产权”的,就占据了2大类,即:
1997年,汕头人纪晓鹏和他的“绿恒”公司,研制出属于我国自有知识产权的稻壳制一次性可降解环保餐具,并于1998年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1999年,汕头人王惠群和他的“奇佳”公司,发明研制出“奇佳”牌玉米淀粉降解材料挤出片材机组,获得国家2项创新技术发明专利和7项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制品包括各种包装材料和餐具系列,在自然环境下,3个月时间即降解为碎片,1年内完全降解消失,而且,可生物降解或堆肥使用,并通过加拿大政府指定的260多项生物指标监测。
这2位汕头人和他们的公司,都分别把“自主知识产权”转化为“生产力”,先后投入资金生产“环保餐具”,可惜却是“命运各异”———
“绿恒”稻壳类环保餐具,由于难以叩开国内餐饮大门,遭遇到了尴尬局面;
“奇佳”玉米淀粉环保餐具及包装制品,虽然目前年产量很大,但其所有产品超过90%都是出口日本、韩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国。
汕头人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却未能从真正意义上“造福”自己的家乡,这对于发明者自身来说,都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奇佳”公司的王总告诉记者,不久前,该公司已在市区金砂路开设一个展厅,希望能通过这扇“窗口”,让更多的汕头人关注环保餐具。
不过,市区一家颇有名气的汤面店经营者,却给记者算了一笔“帐”:以当前汕头市场的批发价:单格、容量约500毫升的餐盒,用原塑料的“白色泡沫”,批发价每个0.07—0.08元;用二次再生塑料的“白色泡沫”,批发价每个0.05—0.06元,甚至更低。而同型号的餐盒,如果选用玉米淀粉环保餐具,虽然可完全生态降解,还能进微波炉,且无毒无害,但每个批发价却要0.18—0.20元。以该汤面店日均配送外卖100个餐盒计,用“白色泡沫”的成本只要8元左右;而用玉米淀粉环保餐盒的成本就要18元左右,虽然每天的成本只是增加10元,但是一个月算下来也是一笔不菲的数目。
呜呼!或许,正是在这种追逐高额利润的心理驱使下,在未有强硬政策支持的大背景下,这,才是“环保餐具”难敌“白色泡沫”的真正原因。
[建言献策]消除“白色污染”要从源头做起
汕头市餐饮协会常务副会长萧文清认为,消除“白色污染”,推动“环保餐具”消费,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要从源头上做起。
作为餐饮界的前辈,萧文清向记者透露,餐饮协会自5年前在行业发起“广场式饮食文化”以来,就一直不懈地推动使用“环保餐具”。但是,推广伊始,由于汕头市场“白色泡沫”餐具替代产品种类稀少,且产品性能偏低,盛装热品、汤品时,容易出现软化,在价格偏高的情况,绝大多数经营者不愿意选用。
不过,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以及不久前该协会对市面的环保餐具的考察,现在市面上的玉米淀粉环保餐具的质量已经能够进入微波炉使用,无论从硬度、质地、色泽来看,都达到很高水平。虽然目前的市场价位还是偏高,但相信会逐步得到一定层次的消费者、经营者的接受。
萧文清表示,在预计于今年11月进行的美食节期间,汕头市餐饮协会将积极倡导使用“环保餐具”,以实际行动,响应市政府的号召,共同促进汕头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建设。(记者肖彤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