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汽车业成下一个调控目标
国家对汽车业的调控终于即将来临,敏感的香港汽车股以一个月的持续下跌作为回应。而对于充满争议的调控方案,专家表示调控措施的可操作性应成为首要考虑因素。8家汽车股全面下跌
猜测半年之久的汽车业调控近日有了明确的下文,国家发改委日前透露出消息:在对多个产业推出调控措施后,汽车业已经成为下一个目标,《关于加快汽车工业结构调整若干意见的通知》已获中央批准,最快将于本月出台。
这意味着,国内汽车业的格局将在相关调控下出现变化,而其中可以肯定的是,作为调整汽车业结构的结果,部分企业将被淘汰,另一部分企业的扩张也将不再那么容易成行。
敏感的香港市场对此消息早有反应,在香港上市的8家内地汽车股在过去一个月中全面下跌,跌幅从3%到17%不等。其中,庆铃汽车(1122.HK)和吉利汽车(0175.HK)一个月的跌幅均达17%,庆铃汽车股价从1.29港元跌到1.02港元,吉利则从1.02港元跌至0.73港元。
港股如此强烈的反应是有理由的。经历了两年快速扩张后的汽车业在去年迎来了盈利低潮,全行业利润总额下降24%,其中,40家重点汽车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跌达40%,亏损企业则上升至1155家。因此,业界对于调控的共识是,无论对即将进入的还是已经获批的新产能,汽车业扩张的热度都将受到打压,而受新项目中自主创新的比例限制,中国的汽车产业结构将出现明显的变化。国内近40家车企是零产量
从国家发改委以及“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透露出的消息显示,提高汽车新项目的审批门槛和新产能投入中的自主比例将成为调控的重心。不过,专家对调控的细则仍充满顾虑,如何使宏观调控不破坏自由竞争的规律是他们关注的焦点。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张欣指出,国家调控方案出台后的可操作性是一个大问题,对已经获批的企业怎么审核、符合什么标准的项目能上、怎样的产品才符合健康的结构性需要等标准都需要明确详细地界定,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考虑到市场和价格的自发调控作用。
鉴于有如此多的争议,张欣预计调控方案的真正出台尚需时日。
一直高举“汽车业产能并不过剩”的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则认为,单靠加强审批并不能彻底解决产业的根本问题,汽车产业结构中的过剩和不足是同时并存的,必须“对症下药”。
目前,在我国126家轿车生产企业中,有30至40家是零产量。贾新光的观点是“120多家不能都活着”,排挤掉一部分,可以让剩下的“活得更好”。
贾新光建言,如果要对汽车业成功调控,必须从三个方面下手:一是控制土地审批;二是提高自有资金率,降低银行贷款风险;三是开放汽车资本市场。“现在三大汽车集团都缺钱,但很多钱进不来,只能单干”。晨报记者刘晓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