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s.sohu.com/ccc.gif) |
|
“鸿恩寺公园马上就要启动拆迁了,而我们现在还没有找到落脚的地方!”已经搬了七次家的陈家英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陈家英是重庆红岢电力绝缘配件有限公司总经理(以下简称“红岢”),与残疾丈夫1992年创办了这家残疾人企业。平均两年挪一次窝
1992年,陈家英与丈夫高仁安在观音岩一家居民楼里创业,主要生产门铃电子线路板等产品。为扩大生产,1993年,红岢搬到了汽车北站后一中学的校办工厂。
此后由于电力、场地及城市改造拆迁等原因,从1994年底至2002年10月期间,红岢先后搬到大坪彭家花园干休所、小泉红星村、大黄路重庆变压器三厂厂区、南桥头南方工程塑料厂厂房、江北蚂蝗梁五地。
2004年12月,红岢搬到了鸿恩寺公园附近的小山坡上。
然而陈家英得到消息:鸿恩寺公园马上就要启动拆迁,其厂区已纳入了征地拆迁范围。工业园不愿“开门”
陈家英希望能为企业找一个长期栖身之处,最好的方式就是进工业园区。为此,她先后去了南岸、江北两个工业园区,但是园区出让土地最少也得10亩以上。
最后,陈家英求助市长信箱,希望能进入渝北区两路工业园区。渝北区政府昨日回信说:两路工业园东区以服装、物流为主导产业,根据市“特色工业园入驻企业必须符合产业导向”要求,不能引进红岢。建议为中小企业“筑窝”
由于鸿恩寺公园的修建,包括红岢在内附近上百家中小企业都面临搬迁。
陈家英说,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都跟红岢一样,一方面没有实力进入工业园区,另一方面又不敢搬迁到区县,怕运输等成本增加。她建议市政府在主城附近开辟一个中小企业园区,不仅解决了中小企业频繁搬迁问题,还解决了中小企业分散而带来的环境和安全问题。
市政府值班室有关负责人称,将协调市中小企业局共同做好相关服务工作。市中小企业局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将协助企业做好搬迁选址工作。
记者 李伟/文 周舸/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