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s.sohu.com/ccc.gif) |
|
1920年4月,共产国际和俄共(布)中央派出以维经斯基为首的代表团到达北京,同李大钊、陈独秀多次交谈,商讨在中国建党的问题。他们在了解情况后认为,中国已经具备建立共产党的条件,并对李大钊和陈独秀的建党工作给予了极大帮助。李大钊与陈独秀经常通信相商建党事宜,同时在北方和南方从事建党的筹备工作。
陈独秀在上海以《新青年》为阵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并直接深入到群众中,支持和参与工人运动。1920年5月,陈独秀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在此基础上,1920年6月,陈独秀与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等人开会商议,决定建立共产党组织,初步定名为社会共产党,还起草了一个简单的党纲。关于党的名称,陈独秀征求李大钊的意见,李大钊主张定名为“共产党”,陈独秀表示完全同意。经过酝酿和准备,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0年8月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正式成立,取名为“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陈独秀为书记,其成员包括李汉俊、俞秀松、陈望道、施存统、李达、沈雁冰、林祖涵、沈泽民等。陈独秀把《新青年》作为党的公开宣传刊物,同时创办《共产党》月刊作为党的秘密宣传刊物。1920年12月,陈独秀赴广州任职。
经过一系列准备工作,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0年10月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李大钊的办公室正式成立,当时取名为“共产党小组”,最初成员只有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三人。1920年底,北京党组织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共产党北京支部”,由李大钊任书记,陆续发展一些成员,包括罗章龙、刘仁静、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张太雷等。
在南方的陈独秀以上海、广州为中心,在北方的李大钊以北京为中心,分别发动,又互相联系,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而积极工作。他们通过写信联系、派人指导或具体组织等方式,积极推动济南、武汉、长沙、广州等地及旅法、旅日党组织的建立。北方各地党组织的创建都和李大钊有关系,南方各地党组织的创建都和陈独秀有关系。“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把革命的火种从北京点燃到上海,又传播到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形成星火燎原之势。虽然陈独秀和李大钊都没有参加党的一大,但他们是中国共产党公认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 李大钊同志工作过的地方———北京大学红楼,左下是李大钊同志的工作室(均为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
(黑龙江日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