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报道曾几何时,我们常常会在手工绘制的电影海报前驻足,设想着影片的人物和情节,盘算着何时去看这场电影……电影海报可以说是电影的名片,在一张面积有限的张贴或者巨幅海报上,要表现出电影人物关系、主题及许多相关情节。 一张张不同的电影海报承载了人们对电影无限的遐想和期待,背后更凝固着设计者的心血……在过去,电影海报大多要靠人手画,电影院海报美工这个职业也就不可或缺。然而在南京,这样的手工绘画海报的美工已经销声匿迹了,直到许援的出现。见到许援,他正在埋头为一家电影院的招贴刷着大广告字。这是许援临时的工作,作为南京最后一个传统电影美工,尽管许援已经不再画电影海报了,但许援仍然还是热爱电影院,一有电影院搞活动,他还会来帮帮忙。记者一说起手工绘制海报,许援立刻开始眉飞色舞。
走上电影美工之路
童年时,许援就开始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父亲的画画得很好,也给他很大的影响。18岁时许援到堂兄所工作的胜利电影院帮忙,一去就爱上了电影海报。他一开始画海报时间很长,一张海报要画一个星期,有时候还要返工。后来慢慢摸索、临摹,加入艺术创造,可是经理认为不好,要求重画,“我当时觉得他们不理解真正的艺术,喜欢大众化的海报。其实是自己那时水平差”。也正是那段时间的磨炼提高了许援的画海报的速度、水平,使他成为南京优秀的电影美工,先后被解放、大华、曙光等电影院争着聘用。从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初起,许援一共绘画了多少传统手工海报,许援自己也记不得了。
三天绘制巨型海报
许援告诉记者,当时的电影海报以水粉画或水彩画为主,招贴海报的“底版”是手工绘制的,画好之后再大量复印。许援印象最深刻的是巨型海报。画巨型海报时,人要一直站在梯子上连续画几个小时,往往需要三四天的时间,一幅巨型海报才能出炉。而经常是海报画完了,腰酸背痛,走路都不能走了。许援记得自己画过一张《大上海》的海报。这是一部经典老电影,怎样才能吸引别人再来看一次呢?许援画了一把手枪,占整个画面二分之一,再用不同的色调、颜色来突出影片浓重的火药味,给观众很强的冲击力。这张海报让许援获得了江苏电影行业颁发的一个奖。“当时画海报很盛行,每家电影院都很重视,也常组织一些交流活动什么的,来促进和提高彼此的水平”。
已成为消失的行当
20世纪80年代是许援最忙碌的时候,由于当时电影上映的周期很短,海报就需要不停地更换。虽然忙碌,但是因为有用武之地,许援还是十分快乐。但是这种景象很快就发生了变化。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像许援这样的电影海报美工就一个个陆续“转行”了。有的人当老师、有的搞摄影、有的做生意等等。许援自己坚持到2000年也离开了。“现在南京找不到一个画海报的美工了”。许援告诉记者,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电影院的投入也越来越少,很多电影院不再聘用美工,直接使用上面发下来的宣传图片,或干脆不用。此外,随着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影海报都是由电脑设计、电脑喷制。美工真的没有“用武之地”了。
盼望能重新“上岗”
无论如何,许援认为,手工的电影海报还是不要完全消失得好。虽然电脑制作的海报速度快、成本低,但是也有缺陷,因为每家电影院宣传海报都一样、“千篇一律”,没有艺术特色,不像过去,各家电影院的海报百花争艳,能够自己表达主题。许援告诉记者,据说现在在中国台湾,用传统手法绘制的电影海报又重新流行了,当地的电影海报很少采用摄影和电子喷绘技术,而一张传统的手工绘画风格的海报,在公映后还将被拍卖,很受喜爱艺术的观众的欢迎。许援希望,南京能够有一家电影院,愿意恢复手工海报,让他们这些海报美工也可以重新有用武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