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午后三时半,阳光绕过鼓楼翘起的飞檐,透过古槐浓密的树冠,斑斑点点地撒在鼓楼东大街290号门前的空地上。
这是一家开张没多久的商铺,门脸儿修长,风格古朴,牌匾上三个斗大的字:内联升。店内,女店员许玲正捧着双“千层底”亲热地招呼着几位鹤发老人。
老街,老树,钟鼓楼;布鞋,旗袍,老街坊……这一切看起来是如此和谐生动!
鼓楼东大街,京城第一条在改造中没有经过拓宽和大面积拆改,并再现清末民初时历史风貌的商业街。这条路的变迁,恰恰是北京市认真保护历史文化街区,重塑旧城优美空间秩序,努力传承古都城市魅力的缩影!
北京旧城保留的历史风貌、街道布局不但在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中是极其宝贵的,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极富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的惟一无二的孤例。因此,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推进旧城整体保护,规划便成为重中之重
皇城北京,文物众多,一直以来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然而,旧城改造、城市建设、危房改造方兴未艾,“推平头、盖大楼”,一批批商业街、金融中心、住宅区不断涌现,古都城市传统空间受到挑战。
“人文奥运”给北京带来了新理念、新契机——完整保护古都传统格局,深入挖掘和系统整理北京的历史文化资源,展现北京鲜明的文化特色,以科学发展观推动旧城可持续发展,渐成为上上下下的共识。
市委书记刘淇强调:要以“积极保护”为方针,创新中心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让历史文化和古都风貌得以延续。
“人口、资源、环境,机制、体制、管理。”这是市长王岐山经常挂在嘴边的12个字。
北京市文物局推出“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规划,时任局长的梅宁华对外宣布:今后北京的文物保护工作不再像过去那样,把重点仅仅放在那些标志性文物建筑的单体保护上,而要在保留古都风韵和旧城传统空间格局上下工夫。
什么是旧城传统空间格局?著名文物专家徐苹芳认为,北京是由三个大系统组成的,一是它的街道系统,北京的街道和胡同像是一个人的骨架、筋络,定下这个街道系统之后,才填上了北京的其他内容。然后是它的建制,先是宫殿、太庙、社稷、衙门、民居,最后才是建筑的式样。
与欧洲城市发展不同,城市里没有惟一的中心,手工业和商业街区都是围绕着大庄园、大教堂发展起来的,是自然形成的,不是规划出来的,而北京是规划出来的。元大都是先有规划后有城市,先有图纸后施工。
图一:今日鼓楼东大街。 本报记者孙戉摄RJ134
图二:改造前的鼓楼东大街。
李群友摄RJ13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