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 新闻晨报 新闻晚报 申江服务导报 报刊文摘 I时代 房地产时报 支部生活 上海小说每日经济新闻人才市场报IE版本需6.0或以上
今日要闻国际新闻晨报行动晨报热线实用新闻都市时政都市经济文娱新闻财经新闻晨报闲话晨报闲情证券期货体育新闻开心超市晨报倾诉都市教育中国新闻都市社会人才周刊环球明星
今日要闻 2006年6月8日亨达利、冠龙因市政动迁纷纷搬迁繁华商街上昔日老店所剩不多
老字号盼重回老家南京路
亨达利钟表、冠龙总店已停业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亨达利钟表公司时,只见该店两边的卷帘门紧锁着,透过玻璃橱窗,可清晰看到里面各种建筑垃圾散落一地。 商店墙上的一张告示清晰地写着:“领表、钟表维修以及一切售后服务等请到亨达利钟表(南东店)”,告示后面附上了该门店的详细地址。记者了解到,从本周一开始,该店的工作人员就开始陆陆续续搬家了。记者随后赶到亨达利钟表(南东店),该店维修处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亨达利钟表公司总店的一些商品暂时存放在该店的二楼,顾客可在该店进行领表、钟表维修等售后服务。
江西中路、南京东路路口的冠龙总店内已空无一人,店门口也贴着通告:“因动迁原因,本店从即日起停止营业,凡在此之前冲印照片后未取的顾客,请到冠龙照相器材外滩店领取”,通告也附上了详细的地址和电话。一名过来冲印照片的老伯伯看了“通告”后告诉记者,之前还不知道“冠龙”已关了,他也不知道冠龙分店的冲印质量是否与总店一样。
在冠龙外滩店,记者看到这里的门面比冠龙总店要小得多。该店店员说,如果顾客在冠龙总店冲了照片没有及时取回,可到他们门店来领取。
“小花园”布鞋店曾三次搬家
“头戴盛锡福,脚踏新盛泰,身穿谦祥益,手戴亨得利。”过去,很多老字号对一些老上海来说,就是一种生活的时尚。鼎盛时期,南京东路上曾汇聚了60多家中华老字号。如今,很多老字号或已撤离南京东路,或是踪影难觅。
为了找寻当年在上海滩盛极一时的“小花园”布鞋店,记者特地来到了“小花园”店曾落户过的汉口路、浙江中路处,远远看去,“小花园”店招依然高悬,可店内已人去楼空。家住该店附近的王阿婆一说起“小花园”,话匣子就收不住了:“过去,‘小花园’的顾客都是有钱人家的小姐太太,当时一辆辆黄包车停在店门口取货的场景,真让人难忘。也难怪,小花园的鞋子做工精细,穿在脚上就是舒服呀!”但王阿婆也不知如今的“小花园”搬至何处。
在几位商界老法师的帮助下,记者七转八弯在天津路近浙江中路的一个服装市场门口看到了“小花园”临时营业部的招牌。穿过其中的几家服装商铺后,摆满各种样式鞋子的“小花园”映入了记者眼帘。铺子中只有一个营业员,虽然大红牡丹、纯洁百合、金色腾龙等各种精致的花样服帖地浮在鞋沿上,但冷清的现场让人难以将这里与“小花园”当年的热闹情景联系起来。
上海新小花园鞋帽服饰有限公司经理周心荣说,最鼎盛时“小花园”是在南京东路上度过的,然后搬到过汉口路,之后又搬回到南京东路上的大不同商厦内,由于市政动迁,从今年4月15日后,“小花园”就搬到了这里。
“生意怎么样?”记者忍不住问,周心荣眼里顿时闪出一丝茫然:“生意当然没法与南京东路时比。那时,一天销售额可达数千元,而这里生意最差的一天,只卖掉了3双鞋。”
“想重新回到南京东路上去吗?”记者问周心荣。“当然想回去,做梦也想。实在不行,离南京路近些也好呀!”
“王星记”搬家后搞起了副业
说起始于130年前的杭州“王星记”,老上海无人不晓。那时候,京剧名家马连良、言菊朋,只要到上海,必逛“王星记”。周信芳、俞振飞也是这里的常客……
如今,“王星记”搬到哪里去了?几经周折,记者在汉口路、福建中路口找到了“王星记扇子店”。十几平方米的店面被分成了两半,左边整齐地摆放着纸质、布质、绢质等各式扇子。而右边店面卖起了各种奖牌、奖杯。该店营业员无奈地告诉记者,“王星记”从南京东路搬到这里已有四五年了,店里生意一般,来买扇子的人并不是很多。为了增加店里的收入,他们只好搞起了副业。“要是能回南京东路,生意一定会好些”,这位店员说。
老字号帽子店“盛锡福”也搬到了海宁路上,如今的门面,也难与当初相提并论;以使北京故宫明代龙袍重现光彩的百年织布老店“老日升”,早已搬到了河南中路上。还有老字号熟食店“马永斋”、佳美皮鞋店、戏曲商店、东海皮件店等,至今都不知身在何处。
不会让活力“老字号”离开南京路
从外滩沿着南京东路走到市百一店,记者一路数来,目前仅有邵万生、上海张小泉、沈大成、老凤祥等20多家老字号依然坚守着南京东路“阵地”。
“中华老字号在市区黄金地段的生存状况,的确不容乐观,因此我们决定先在市郊建老字号一条街,目的是让老字号不要淡出人们的视野,让老字号保持人气”,上海老字号协会秘书长邵玉玲向记者介绍说。据悉,目前在南汇惠南镇上的上海豪布斯卡生活港中,将出现一个汇聚近40家老字号的“老字号一条街”,其中包括人立、第一食品、泰康等老字号。而浦江镇“浦江世博家园”中,也在打造一条“老字号精品街”,蔡同德、邵万生、老同盛、全泰、八仙等20余家老字号已组团入驻。
“不仅如此,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上海老字号博物馆也在筹建当中,因为我们觉得,如果不了解老字号的历史,老字号也就不能真正得到传承。”邵玉玲说。
但对很多曾经在南京东路辉煌一时的老字号来说,它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重回“老家”,重回这条让它们魂牵梦萦的繁华商街。
“我们不会让一些有活力的中华老字号离开南京路的。”昨天,黄浦区经贸委主任朱登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坚定地表达了这个想法:“因为,今后南京东路依旧是以经营大众和民族品牌为主,中华老字号肯定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据悉,到2010年,黄浦区计划在老字号品牌中崛起1-2个国际知名品牌。今年,黄浦区将为老字号创造更多展示形象的载体,步行街上的三阳南货店、沈大成、邵万生、老大房等将建旗舰店以此提升形象。黄浦区已规划在南京东路附近的一些支马路,通过商业结构调整,建成几条“老字号一条街”,为中华老字号拓展更多的发展空间。
作者:晨报记者钱鑫实习生林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