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掌门人比尔·盖茨曾说过:有人问我,“印度会同中国一比高低吗?”但我反问他们,“印度会与中国携手互利发展吗?”印度医药公司瑞迪实验室在昆山分部的副总裁劳先生说:2004年,中国和印度的经济总量相加,成为了世界第4大经济体。 China和India,其实有部分是相同的,而如果使相同的字母重合,我们就可以得到Chindia(中+印)。新词Chindia2006年是“中印友好年”。昨日,印度驻上海总领事馆召开了一次旨在促进两国经济贸易交流的记者招待会,借助媒体的力量搭桥铺路。一直有一种声音在全世界回荡:中国和印度在经济和战略上,到底是伙伴还是竞争对手?有些人认为是后者。比如印度最引以为傲的IT业,在印度不断有人说,中国正在并继续培养出许多优秀的软件工程师和会讲英语的大学生,势必将夺走印度惟一的无可争议的优势。在昨天的记者招待会上,印度驻上海总领事白加尉用心良苦,一开头就引用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印度时说的一句话:“中印关系是亚洲乃至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他非常乐观地说,中印关系其实发展迅猛,潜力巨大,中印经贸合作也节节攀升,1998年之前,中国与印度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不足20亿美元,中印进出口基本持平;到2005年,双方的贸易总额就猛增到180亿美元,中国的出口贸易总额也超过了从印度进口的贸易总额。印度医药公司瑞迪实验室在昆山分部的副总裁劳先生,对中印经济合作前景更是充满了热情。他说,2004年中国和印度的经济总量相加,在世界上是第4大经济体。中国工业比较强,而印度服务业较有优势。此外,中印均有成本优势,跟欧美国家相比有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材料,印度还可以为这种“优化组合”加上一笔语言优势(印度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劳先生还搬出一个合成词Chindia(中+印),是英文单词China(中国)和India(印度)相同字母部分。据悉,这个词不是劳先生所创,其实已广为流传,《印度时报》是第一家关注这个词的印度媒体。有研究中国问题的印度专家形象地把它翻译为“中印大同”,这应该是所有希望中印互利双赢者最理想的期待吧。在印度有哪些商机中印同为发展中国家,但并不是一样的模式。有专家认为,中国在吸引外资上走了一条外向型经济的道路,印度发展虽较中国缓慢,但拥有基础强大的民营经济力量,据印度驻上海领事馆的数据,世界500强企业中,印度占了5位,其中有3家是私营企业。白加尉总领事说,印度正在仿效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已设立了一些经济开发区吸引投资,印度可利用中国成熟的经验。那么,中国人去印度,有哪些商机呢?有利条件是:印度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体,近20年增长率基本上在6%-7%左右晃悠;印度拥有潜力巨大的市场,拥有2.5亿的中产阶级,他们是购买力的生力军;另外,印度有世界第二大科技人才资源库。具体而言,印度的电信业正蓄势待发,每月增长500万门电话,到明年将达到2.5亿门电话,白加尉先生说,这是一场即将到来的印度电信革命。中国的波导已介入这个市场,而海尔集团也已跃跃欲试。此外,印度基础设施的投资将每年提高8个百分点,而今后6年,光在铁路上将投资60亿美元。据悉,上海、浙江、江苏在印度均有项目。印度IT瞄着杭州白加尉先生说,印度的对外投资也不会封顶,2005年的海外投资已达29.1亿美元,主要在医药、工程设备、车辆汽配、信息产业、服装等领域。今后投资项目会更多,华东地区则是印度资本落地的理想热土。印孚瑟斯软件公司在华负责人文卡特斯瓦鲁先生,给在座记者们展开了两幅美丽的蓝图,一是该公司准备在上海建立的软件园区的效果图,另一幅就是在浙江杭州的园区图,他兴致勃勃地指着杭州园区说:“我们会吸纳2万名软件员工到软件园工作。”印度国家银行上海分行行长阮纳胜先生也很自豪地说,他们是第一家在中国大陆开办了分行的印度银行,期待与中国各界的合作。他还热切地“推销”说,印度的人寿保险市场已向外国投资者开放了,如今外资已占26%的份额。讲话结束前,他还不忘提醒诸位记下他们的网址、邮箱。白加尉先生说,中印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和投资保护协定快要达成了。这肯定是两国经济界人士喜欢听到的一句话。既然印度和中国一样崛起是世界必须面对的事实,那么为什么不正视这种事实,接纳这种事实?当天,每一位到场的印度官员和企业家都在强调“中+印”,而非“中VS印”。
花絮
印度饭菜怎么样?
隔阂通常是因为不了解,不了解一般由于缺乏沟通。印象中的印度人大概都像他们的总理辛格一样,大胡子、包头巾、一身特色服饰。事实上,从到场的印度驻上海总领事白加尉先生、商务领事华纳先生到印度在华各位商界精英,都穿着深色西装。很多人会用很好听的普通话招呼你,如果不会中文,则会轻手轻脚地走到你旁边,直到你注意到了,他才用印度式的微笑含蓄而友善地望着你,双手递上名片。记者招待会结束后,印度驻上海总领馆邀请大家享用印度美食。餐厅就在领馆会议室隔壁两间不大的房间里,一间酒水,一间餐点。领事们和穿着印度传统服饰的招待忙碌其间。他们对在场任何人的第一句话都是:“饭菜怎么样?”我就被文卡特斯瓦鲁先生和总领馆的一位工作人员各问了一遍。也许,他们担心中国人不习惯印度特有香料的味道,也许,他们认为在席间这不失是一个最好的开场白吧。饭菜怎样呢?咖喱的味道居多,鸡肉做了好几道,都是和着香料煮的,色泽很诱人,味道———我觉得还不错。
编辑发言
大方向:第三种选择
近几年,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是中国和印度,美国经济学家奥尼尔2003年将中印和俄罗斯、巴西称为“金砖四国”。前一段日子,人们热议的一个问题是:中国与印度,是竞争关系,还是合作关系?我觉得这是一个没有多大意义的问题,如今全球化程度这么深,像中国和印度这两个毗邻的大国,相互关系当然是第三种:既竞争又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这方面竞争,在那方面合作;为了竞争而合作,为了合作而竞争……各种情势都会有。中印关系好坏,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安全影响至大至深。以前西方政治研究专家总是觉得,中印较劲,只有两种可能的结局:一胜一败,或两败俱伤。这样,西方在中印政治经济方面的政策有更多的投机性:“远交近攻”(这个远近,不仅是地理上的,也可能是意识形态上的),看好或拉拢哪一个,来对抗另一个。也许这样的策略,有利于西方保持强势地位。但冷战后多边主义的兴起,产生了第三种可能,那就是共同繁荣。一名印度高官说:国际上“有一种说法叫做印度对中国,而我更喜欢说印度和中国”。实际上,中印高层在1999年印度外长访华时已达成共识:互不视对方为威胁。印度国防部长慕克吉近日访问了中国。他出访前说,希望能够促成中印空军联合军演。舆论普遍认为,慕克吉此行将有助于加强中印双方的军事合作,增进政治互信。
小案例:水枪之战
每年2月底或3月初的月圆之夜,印度人都庆祝胡里节(又叫洒红节),人们打扮成大花脸,还向别人泼洒泡有颜料的水———玩具水枪在此时可以大展神威。五六年前,中国水枪攻陷印度的玩具市场。但今年的胡里节,印度玩具厂商开始反攻,想收回失地。虽然有的是用了贴中国水枪标签这种办法,但印度水枪重新夺回部分市场份额,让印度厂商很受鼓舞。竞争是无法避免的。正如印度人在议论中国玩具,中国人在议论印度的软件工业。与此类似的是,一些跨国公司在向中国和印度投资工厂之时,也在议论市场问题,比如美国《纽约时报》上月说,美国惠尔浦在中国生产出口产品,在印度生产进入本地市场的产品。市场处处是战场。中国和印度领土广大,又都是人口大国,不可能发展单一经济,因此到处都是交手的战场———从另一方面看,也处处都是合作的平台。水枪虽然不是尖端产品,但说不定若干时间以后,会出现中印合资的水枪跨国企业,也说不定会引进最近科技成果,将水枪这种玩具推得更广。分析家说,过去,外界有一个论断:“中印在能源领域必然爆发激烈竞争。”但事实上,2004年《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签署后,两国企业间的合作,特别是在钢铁、能源领域,避免恶性竞争,合作力度越来越大,也变得更为默契。(张望)(记者牟原敬都市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