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今年6月10日是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中国与印度、日本都是邻邦,三个国家在文化上有不少相似之处,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也有很多可以彼此借鉴与总结的经验和教训……
印度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堪称文物古迹大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或自然遗产名录的就有26处之多。 5日召开的印度遗产城市全国大会却指出,印度农村地区古迹因不受重视和人为的故意破坏已经处于濒危境地,而且随着印度农村地区的发展,古迹保护面临更大的挑战。
法律健全体系完备
负责印度全国历史古迹保护、考古、博物馆建设等文物保护工作的是隶属于印度文化部的印度考古局(ASI)。在总理辛格的倡议下,印度中央政府还在筹建具有一定法律权限的“印度全国遗产古迹委员会”,该机构将主要关注印度全境1000多处仍没有受到保护的古迹遗址的维护工作。
印度在文物保护方面的法律意识是非常强的,从1958年到1973年先后出台了4项法案、法规,保护古迹、考古遗迹、文物和艺术珍品。就在今年5月,徳里高等法院还以古迹未得到充分保护为由,一纸传票要求印度考古局局长亲自出庭聆询。
措施细致考虑周全
印度人保护历史古迹的意识也很强烈,为了保护遍地是古迹的历史名城德里,当年印度的决策者就没有在徳里老城的基础上拓建新城,而是在徳里老城南部兴建新城作为首都,这就是现在的新德里,而被称为老徳里的徳里古城则很好地保存了下来。
在保护著名遗产古迹方面,印度人还有很多精细的安排。在世界著名的印度古迹泰姬陵,停车场设在距离泰姬陵几里地以外的地方,游客只能搭乘电瓶车进入景区。登上泰姬陵主体建筑前,游客必须脱鞋或者带鞋套。印度考古局每年仅对泰姬陵一处的维护费用就达3千万卢比(1美元约合45卢比)。上月印度还宣布,政府已经计划斥资5亿卢比对泰姬陵乃至阿格拉地区周边整体旅游环境进行一番“洗心革面”式的改造。
百密一疏困难不少
几乎遍地是古迹的印度虽然保护遗产古迹的法律规章健全,但仍存在旅游开发不善、人为破坏、环境污染、有法不依、保护措施落实缓慢等多方面问题,导致印度的文物保护工作困难不少。
印度媒体也没少披露有关文物保护存在问题的新闻。《印度斯坦时报》今年6月2日还用整版文章报道说,随意涂鸦把首都地区的古迹划得面貌全非。在新德里著名的世界遗产旅游景点胡马雍墓,“我爱你”这样的字眼随处可见。文物保护部门虽然痛心疾首,却因人力有限只能眼看着胡马雍墓被一点点侵蚀。
另据印度媒体今年5月披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向印度卡纳塔克邦的世界文化遗产汉皮发出警告,称由于保护不善,可能收回汉皮的世界文化遗产头衔。汉皮当地7个村庄数千村民的日常生活对汉皮遗迹构成最大的侵害,庙宇围墙沦为居民晾衣架的事情随处发生,给这古老的世界遗产的保存造成了最为严峻的挑战。
此外,惩治措施不严厉,有法不依,规章未能认真落实也是影响印度古迹保护的一大问题。
(国际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