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白昕)6月7日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省财政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积极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推进财政支农机制改革,采取五项措施加大财政支农工作力度,农民获得的实惠越来越多。
支农资金支出加快
今年省财政为保证各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要,及早下达资金,到4月30日,省财政年初预算安排的农业三类资金、扶贫资金已下达10.4亿元,占全部生产性专项资金的82.1%,其中包括畜牧业倍增计划以奖代补、禽流感疫苗补助、农业产业化贴息、水毁水利工程修复、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小型农田水利、农村基本饮水井、小流域治理、造林及森林资源保护、农垦专项资金等。
此外,对中央财政拨付我省的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测土配方施肥和扶贫等专项资金,已于3月底前全部下达。上述专项资金下达时间比上年提前了23个月。
审定权力下移市县
今年,省财政一改过去省定项目的做法,除省级项目由省财政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共同确定外,涉及市、县的项目全部由市、县按省确定的资金使用原则和要求审定,报省财政和有关部门备案。按照权责匹配原则,资金管理权和责任也相应下移到市、县。省级财政和主管部门负责宏观管理,加强资金和项目的检查验收、监督、绩效考评及责任追究等管理工作。
专项资金直拨到县
从2005年起,省财政改变长期以来省补助资金拨付到市、市拨付到县(市)的做法,实行省补助资金直拨到县(市)的办法。这一办法的实施,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省补助资金流转环节多、流转时间长,不能及时发挥效益等问题,而且有效地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截至目前,在省财政下达的支农专项资金10.4亿元中,除部分以奖代补资金必须拨付到省直部门外,直拨到县的支农专项资金达8.2亿元。
财政支农更加多元
在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方式上,预算安排的以奖代补和贴息资金额度明显增加,特别是对支持农业产业化、东部山区特色产业、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等大额专项资金,都是通过以奖代补和贴息的方式予以支持。2006年,省财政在预算安排中,以财政贴息、以奖代补和贴补结合使用的专项资金,由上年的17130万元增加到20520万元,增加3390万元,增长19%,占农业生产专项资金总量的20.6%。
资金整合力度加大
今年,省财政集中财力办大事,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力度,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平台,以项目、产业、区域带动支农资金整合。省级主要是以重点项目为载体,对省财政管理的预算内外统筹安排的支农专项资金,以及省财政内部处室之间、省财政与其他部门之间能够整合安排投入的项目资金进行整合,此类资金38268万元,占预算安排专项资金总量的28.5%。同时,还选择苏家屯区等六个县(区)进行整合支农资金试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