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票——永远的麻烦
不论谁来管,卖票都是个麻烦活:想看球的人太多了!
撰稿/王 倩(记者) 胡慧婷
这是一届号称对球迷最友好的世界杯,甚至喊出了“来吧,朋友”(A time to make friends)的官方口号。 但这场球迷盛宴,却很可能因为球票太少而失色。
与2002年韩日世界杯一样,相对场馆建设的进度,记者们更关注的是德国世界杯球票销售中的风波。德国世界杯不仅要面临全世界媒体和球迷们的指责,还要对付一起接一起的官司,一个接一个的丑闻。
1998年世界杯允许销售团体票,结果相当数量的团体票成了黑市票;2002年韩日世界杯,团体票被取消了,但因为50%的票务销售被转包给英国公司,闹出了“球票没卖完,球迷买不到”的丑闻,国际足联因此修改了票务销售模式,将2006年世界杯球票销售权下放到组委会;如今国际足联又不得不开始考虑,是否应该收回下放给组委会的权力呢?
不论谁来管,这都是个麻烦活:想看球的人太多了,谁让这是世界第一运动呢?
“富人计划”备受争议
2005年2月1日,德国世界杯组委会正式开始对外售票。那一天订单盈门、订购者如潮的景象,让世界杯组委会主席贝肯鲍尔长舒一口气:从国际足联那里接手世界杯门票的销售工作,对所有公开发售的门票采取实名制……所有这些与2002年不同的改革措施,让他感到肩头的担子沉甸甸。
然而,世界杯门票分配的争议从此就不曾中断。人们最看不惯的是,国际足联和组委会采用了优先满足赞助商、各足协、政治家和社会名流的“富人计划”,将大多数球票都拿来“谄媚”赞助商。
可口可乐、百威啤酒和麦当劳等15个世界杯赞助商得到了40万张门票,6家德国赞助公司瓜分了9万张。这些赞助商分掉了总票数的将近六分之一——即49万张。赞助商真的需要这么多球票吗?换句话说,如果给它们的票少了一点,它们就不赞助世界杯了吗?
“既是,又不是”,可口可乐大英国区的赞助部门负责人斯蒂文·库名说,“球票绝对是商谈赞助合同时的重要内容,但我们同时还得到了其他好处,比如我们获得赞助大力神杯世界巡游的机会,而且还可能让500个不同的业余球队同鲁尼过招——这些好处都和球票一样珍贵,其价值甚至不是球票本身可以比拟的。”
事实上,大多数赞助商都宣称他们手中球票的80%到90%最终都会回流到球迷手上,其他的则用来奖励员工,巩固与商业伙伴的关系。不少公司私下承认,它们其实并不需要数额如此巨大的球票。
具体数额到底是多少?唯一泄漏天机的美国IT公司Avaya发言人安德拉·林内伯格透露,每家赞助商大概获得2.5万张球票,而且这些球票不是白白赠送给这些财团的,它们得到的只是买票的权利,Avaya最终决定买下2.5万张中的1.9万张。
这招够狠!原来国际足联的赞助商们也没有得到完全免费的午餐。难怪安德拉·林内伯格向外宣扬,英格兰的3场小组赛他们每场都有380张票。言下之意,英格兰的球迷们,快做好高价收购的打算吧!
除了分给赞助商的球票,国际足联还特地划出了1.7亿欧元的34.7万张世界杯VIP门票,这些门票的单张价格在2200欧元到3300欧元之间,由专门的贵宾服务公司iSe来销售。随着世界杯日益临近,这家公司却将4.3万张门票退还给了国际足联,另有消息称,该公司还有3万张门票未能找到买家。公司新闻发言人说:“我们本以为可以卖出28万到30万张VIP门票,但事实上,我们似乎很难做到这一点。”
8%:僧多粥少
国家队一旦踢进世界杯,这个国家的球迷就能获得更多的球票。每场比赛的两个参赛国球迷分别获得该场比赛8%的球票,这就是“8%方案”。这一方案遭到球迷大肆抨击,因为这个份额实在太少。
以英格兰的3场小组赛为例,根据8%的分配份额,英足总只能得到9269张票。即使经过反复交涉,加上又是德国的近邻,也不过得到1.4万多张票。而需求量呢?仅仅官方的英格兰球迷协会就涌来1.9万份球票申请,据估计,至少有10万英格兰球迷将在夏天抵达德国。
参赛国拥有8%的球票份额,是从1998年世界杯就开始实行的比例。但那次世界杯爆发的球票危机并没有让国际足联警醒,此后的韩日世界杯,球票危机由于英格兰、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等欧洲强队过早被淘汰而没有引发大麻烦。
事实上,同样是大赛,欧洲杯的球票比例就比世界杯合理得多。2004年葡萄牙欧洲杯,每个参赛国都有18%的球票份额。赞助商分得12%,只有4%的球票被列为VIP高价票(本届世界杯上的VIP高价票占到了11.3%)。
5月在巴黎的冠军杯决赛上,全部可销售的7.75万张门票中,参赛双方可各自获得2.1万张,还有1.1万张球票通过互联网发售。这意味着有68%的球票送到了普通球迷的手中。
而在世界杯上,德国组委会贝肯鲍尔公开在新闻发布会上承认,真正公开出售给普通球迷的,还不到球票总数的1/3。
即使算上各国足联向球迷公开销售的球票,数量也十分有限。以英格兰为例,英足总获得的球票中70%将在每场比赛中公开销售。事实上,英足总的5个赞助商——百事、恩宝、麦当劳、嘉世伯和全国银行——每家只分到区区10张球票(当然,麦当劳从国际足联那儿捞到了足够的球票),而250名英足总员工也只能通过参加抽奖来赢取购买24张球票的权利。
这样的结果是什么?英格兰首场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比赛,网上球票价格已经飙升到1500英镑,相当于原票价的23倍!
流产实名制
德国世界杯采用了实名制购票,一方面出于安全考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打击黑市球票。然而实名制球票很快就遇到打击,网上竞拍让组委会大为头疼,而法兰克福法院的宣判更让实名制遭遇当头棒喝。
根据本次世界杯门票销售规定,任何人未经允许不得通过各种途径(包括网络)销售世界杯门票。但是互联网让国际足联的规定形同虚设,一个eBay网站就把布拉特和贝肯鲍尔搞得焦头烂额。
2005年9月,就在各大洲预选赛基本尘埃落定时,eBay网上开始出现黑市球票。2005年10月,组委会公开呼吁球迷不要购买黑市票,而世界杯球票销售的“蜜月”,也从此告一段落。
尽管组委会一再警告球迷,即便在网上竞拍得到球票,也未必能进入球场。但是实名制并未阻挡球迷“扑票”的热情,网络球票的价格一路飞涨,英格兰3场小组赛的套票已经卖到了4000英镑,而半决赛的球票也早已涨到了2000欧元。世界杯组委会副主席施密特一直喋喋不休:“我们只能警告人们不要购买这种门票,因为我们没法保证门票的真实性,届时或许没有办法进入球场。”
去年9月,来自德国埃森的球迷约尔恩用800欧元的高价在eBay网站上为自己和女友拍下了两张世界杯门票。然而,当他确认球票的时候,却遭到了世界杯组委会的拒绝。理由是,这样会鼓励人们从黑市上寻找球票。于是,约尔恩一怒之下将组委会告上了法庭。约尔恩上诉的理由很简单,自己的两张球票是在去年9月订购的,而组委会关于世界杯球票的销售方案直到去年10月才宣布。最终,法院认可了约尔恩的上诉理由。不过法官同时表示,这一判决不会为黑市球票打开方便之门,再有类似事情发生,一概下不为例。
实名制引发的麻烦已经让一些德国名流反感,最近德国自民党主席威斯特维勒表示要将组委会赠送给他的票转送给一个患癌症的儿童。但组委会给他的答复是,此邀请是由世界杯组委会主席贝肯鲍尔亲自决定的,不能转让。
今年4月,终于发生了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世界杯两个最大的人物——国际足联主席和世界杯组委会主席,居然因为球票的事情,指桑骂槐地吵起来了。
布拉特在出席一个活动时,突然故作姿态地表示,本届世界杯的票务销售工作不够人性,球迷要拿着实名制球票和护照,排着长长的队伍,在球场门口等待入场。布拉特甚至表示要收回下届世界杯的球票销售权。
本来就被球票弄得焦头烂额的贝肯鲍尔,听了这话终于发火了——他以最强硬的口吻回应国际足联主席。“我们会开更多的入口。但是重要的是,如果世界杯球场混入了恐怖分子,那一切就麻烦了。”
这一切阻止不了球迷的热情,或许他们对2002年的一幕依旧记忆犹新——由于打击球票黑市与防止恐怖袭击,韩日世界杯已经采取了球票实名制,但最后依旧有大批从票贩手中购得球票的球迷进入赛场。用球迷的话来说,如果球场空着,那才是丢脸的事情。
而2002年世界杯因为组委会和国际足联指定票务销售公司之间的工作失误,韩国方面甚至不得不临时调集军人和学生填满球场,而日本方面起初每场比赛都空了将近10%的座位。
终于,德国组委会站出来说话了,他们将允许退票或转让世界杯球票。“我们无法强求球票不得转让,但也希望,99%的球票持有者能出现在看台上。”一名组委会官员表示。
哨子未响,官司缠身
作为国际足联和组委会一项重要的资金来源,球票销售向来是世界杯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不过这一次国际足联和组委会可能玩过了火,因为在销售过程中胡乱收费,世界杯组委会已经两次被告上法庭。
如果你刷的卡不是来自国际足联的赞助商万事达,那么就会被“痛宰”一番——有球迷向媒体抱怨在使用信用卡购买门票时需要支付过高的额外费用,手续费甚至达到门票面值的60%。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国际足联、德国足协和万事达信用卡公司之间的一纸协议。由于万事达信用卡与国际足联有1500万英镑的赞助协议,因此万事达信用卡成为本次世界杯门票销售的唯一指定信用卡,而使用其他信用卡购买球票时都要支付“巨额”手续费。此举迅速引起了欧盟委员会的注意与调查,并最终迫使组委会做出了修改。
除了信用卡收费,球迷在订购球票时还需要支付5欧元的手续费,而且不管你最终是否有运气买到球票,这5欧元是不退还的。世界杯组委会的这个霸王条款立即引来了球迷的不满,很快就有人将世界杯组委会告到消费者协会,而消费者协会在与世界杯组委会协商未果的情况下,于2005年12月1日将世界杯组委会告上了法兰克福地方法庭,自知理亏的世界杯组委会不得不在12月20日作出让步,宣布将修正世界杯门票销售方式,并向已经交纳了订票费用却又未能获得球票的球迷退款。
足球为何让人疯狂?
英国作家亨特·戴维斯:
我喜欢把自己想象为足球这个大家庭中的一部分,是遍布全球的亿万球迷的一员,对我们来说,比赛是一样的,规则是一样的,就连经历的情感变化都是那么的相似。
足球起源于中国,但现代足球却起步于英国:规则的制定、职业化的出现、足球惯例机构及赛制完备的联赛等,都在19世纪中后期相继出现。而足球职业化,更被认为是开创20世纪新型生活的起点。
尽管管理足球的那些英国绅士极力阻止金钱渗入此项运动中,但职业化足球的心脏却恰恰与经济的血脉相连,它培养起来的球迷与足球商品就像是两个巨大的血库,源源不断地为其提供所需的生命血液。这种趋势已不可逆转。在职业化足球的影响下,一系列新的生活现象出现了:著名球员及追星一族、赌球、奢华生活与广告。同时,它还催生了足球文化热,使以足球为题材的作品相继涌现。
现代足球随后被英国殖民者带到了它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并落地生根。在一定意义上而言,英国人无心插柳之功,给全世界球迷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活乐趣。
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阿里·本-纳姆与西德尼·雷德纳:
根据对20世纪在美国举行的各类冰球、足球、棒球、篮球比赛以及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的超过30万场比赛数据的分析,发现决定各类球赛的“人气”如何和提升魅力指数的关键,在于球赛进行时能给球迷带来多少意想不到的“惊喜”。也就是说,当一支实力较强的球队与一支实力相对较弱的球队相遇时,两者之间的比赛会有多大可能性使强者“阴沟翻船”而使弱者绝地反攻上演逆转好戏。很简单,如果比赛总是按部就班而没有悬念,每场比赛开赛前就能基本判定谁赢谁输,那么比赛就会很沉闷。
其中,足球比赛是最没有“强必胜弱”的规律可言,接下来是棒球、冰球和篮球。比赛结果最接近于实力对比的是美式足球,即橄榄球。但是,根据对近十年来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的统计分析,英超的比赛正在逐渐失去悬念。换而言之,以弱胜强的经典比赛在英超中出现得越来越少了。这或许对买足球彩票的人来说是件好事,不过对那些真正只为精彩足球而痴狂的球迷来说,却未必如此。
英国利物浦大学足球MBA学院教授罗根·泰勒:
足球今天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第一运动,并非“运气”使然。这是由它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即使是在全世界所有的球类运动中,也只有足球有这样的特点,奥秘就藏在它的名字里:它是“足球”,所有球类运动中你唯一不能用最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的。试想一下,当你想控制某样东西时,会去用自己的脚吗?比如说,你会用脚趾头去挖鼻孔吗?
用脚来控制运动使得足球是一项不可能的运动,这正是我们热爱它的原因。在其他球类运动中,运动员会让事情变得很简单。他们会捡起球(或是用棍棒去控制它)。在篮球比赛中,他们能得上百分……可在足球比赛中,你可能连一分都得不到。所以说:足球更像是“真正的生活”。
第一部足球规则是1863年在伦敦的一家酒馆诞生的,当时参与讨论的都是英国社会上层贵族阶级的绅士们。他们在学校里各有各的踢法,为了能在一起踢球,很希望制定统一的规则。在酒馆里,他们争论得十分激烈,分成两派意见。一派希望能用手持球(并能用他们的靴子“攻击”对手);另一派是最为绅士的群体,他们根本不希望用他们的手触碰到球,这便是一般公认最早的足球。
19世纪末,英国的工业革命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工业城市发展起来,与此同时,英格兰一些工业城市的工人阶级球迷们就开始形成了对自己的球队的强烈认同感。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希望自己的球队打败离他们最近的对手。事实上,每个地方都是如此。当年上海仅有申花这一支顶级球队的时候,只有2万名球迷去看比赛。但当城市中出现对手时,去看上海“德比之战”的球迷多了将近一倍。
就像现在的中国一样,在19世纪晚期的英国,许多人从乡村涌入大城市务工。所以足球成为这些“新市民”获得第二身份的一种方式。当你支持本地的球队时,你就成了“当地人”,足球成为了将农村人转变为城市人的一种“仪式”。(整理/金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