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日报6月8日讯 6月3日,天刚蒙蒙亮,东至县胜利镇村民方松根就开着农用车到外面拉砂石。在原胜利镇农具厂内的一块空地上,他的一栋四层3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虽然离厂房交付使用还有一段时间,但与他联系租赁的外地客商已先后来了三批。 如今像方松根这样投资建厂房的本地老板,在胜利镇还有不少。通过引进民间资本建设工业标准厂房,胜利镇走出了一条通过政府主导激活民资搭建招商平台的新路子,全镇上下正掀起一股民资外资携手创大业的热潮。
近年来,胜利镇一些拥有服装加工技术的外出务工者陆续回乡,在当地形成了越来越充足的服装业劳动力市场。服装业民工回流为投资办厂创造了用工条件,吸引了不少外地客商来胜利镇投资办服装厂。但外地客商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办企业心存顾虑,不敢贸然投资厂房等固定资产,怕投资失败不能全身而退。针对这种情况,胜利镇政府一方面加快国有集体企业的产权改制,腾出空间,一方面鼓励有实力的本地老板就地兴建标准化厂房,租赁给外来企业。2005年上半年,香港国荣时装有限责任公司准备在胜利镇兴建时装公司,镇政府立即与购买胜利面粉厂的本地老板方松泉联系,本地和外地老板坐下来谈合作事宜,很快达成共识:由方松泉投资在原面粉厂地块建一栋18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及职工宿舍、厨房等附属设施,建成后租赁给时装公司。2006年3月,一栋三层的标准化厂房建成,时装公司将设备搬进去就开始组织生产。该公司负责同志告诉记者,一个企业到一地方投资都有一个磨合期,先租厂房生产,如果投资决策正确可再建厂房,如果投资决策失误,可以考虑马上撤资,这样就减少了损失。
引进民资先建立厂房,建好后租赁给客商,通过这种方式,不仅缩短投资商的投资周期,规避了风险,而且激活了胜利镇当地民资投身创业浪潮。胜利镇村民方松根过去从事过运输、工程建设等行当,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他告诉记者,像他这样有一些资金的老板,胜利镇还有不少,但过去大家都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渠道。政府招商引资办服装厂,为他们找到了资金的出路。上个月,方松根接待了来自温州、深圳、杭州的客商,他们都看重了他的厂房,并且表示将以每年30万元租赁。镇政府负责同志告诉记者,目前该镇拥有100台平机的服装厂已达7家,其中6家企业的厂房由本地老板投资建设。(记者周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