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和政府在《广西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全面推进以富裕广西、文化广西、生态广西、平安广西为中心内容的和谐广西建设。把文化广西纳入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可以说,是依据广西的实际和时代需要做出的抉择。
由于地理、历史、战争等诸多原因,广西与先进省区相比,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但是,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发展滞后的原因虽然很多,文化的因素即人的因素,仍然是根本。因此,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文化广西的发展战略,通过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给人以精神鼓舞和智力支持,着力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转变人的观念,改变人的精神面貌,从而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原动力。
近几年,广西在文化事业方面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支持和优惠政策、作家签约制度、培训制度、评奖制度,使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首先是文学率先崛起,一批作家、评论家引起全国关注,迅速形成文学新桂军。再就是一批舞台艺术精品连续荣获国家大奖,实现了舞台艺术的群体突破。绘画、电影、音乐成绩也很可观。“漓江画派”异军突起,给中国画坛带来重要影响。广西电影在培育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基础上,近年由广西作家李冯编剧、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和《十面埋伏》获得年度最高票房;广西作家东西、凡一平编剧的20多部影视作品在国内外热映热播。报业、广播电视、出版等事业也得到明显发展,广西出版界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和“中国图书奖”这三大国家级评奖中共捧回23个奖杯,“国家图书奖”获奖数量名列全国第二。此外,百色盆地考古发掘的研究成果,一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民族生态博物馆建设的“1+10工程”,也独显特色。
在文化产业方面,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发展文化产业当作文化广西的突破口,形成了加速文化体制改革、整体规划指导、发掘整合文化资源、创造利用文化品牌、培育龙头企业推进文化产业化的思路。利用广西丰富而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培育品牌和项目,民歌文化、山水文化、刘三姐文化等都被列为优先发展的项目。在会展业发展中,“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带动效应和吸纳功能也日益显现,成为促进东盟各国及广西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目前,广西已形成了报业、出版业、发行业、艺术演出业、文化旅游业、文化娱乐业、电影音像业、文化信息业、艺术教育业、文物博物业、会展广告业等比较齐全的文化产业门类。未来几年,广西文化产业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将建立一批年产值达5亿、10亿、20亿的龙头企业,生产出可打入国际市场的广西文化产品,使文化产业成为广西经济新的增长点。
广西经济基础薄弱,在文化资金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广种薄收”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收效不大。因此,广西提出并实施了“文化精品战略”。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广西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指出:“要强化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加强策划和组织工作力度,集中优秀的人才和财力、物力,每年创造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能够在全国产生轰动效应的精品。”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在充分发掘广西优秀民族文化题材的基础上,靠创新使文化产品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符合当代受众的需要,又能在更广大的空间加以传播。题材尽管是民族的,但以新的戏剧理念进行阐释,使用新的技术手段进行包装,使其内容和形式既传承以往又不同于以往,具有更多的表现力和更高的欣赏价值。
文化精品的推出需要大批人才,可是,后发展地区的一个共同现象就是人才缺乏。根据这种现实,自治区党委、政府把造就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作为文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放在重要位置。最近,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制定了新的人才培养计划,并实施经济支持优惠政策,实行作家签约制度、进修培训制度、评奖制度,建立了作家创作基地,还为领军人物的成长创造出良好环境。人才战略的推进,让成绩卓著的领军人物不断涌现。最为可喜的是,一批复合型的文化人才迅速出现,为文化广西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