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皇家弓箭技艺,传承300年之久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6-92:20:57· 来源: 新京报
聚元号弓箭惟一传人关于“入遗”的喜与忧“学做弓箭必须要真正喜欢,如果想着挣钱,是不行的。”
下午焦灼的阳光已经照不到团结湖附近一小区10平方米左右的低矮平房。这里便是聚元号弓箭的作坊。聚元号弓箭惟一传人杨福喜谈起聚元号弓箭技艺被载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半是欣喜半是忧愁:喜的是聚元号弓箭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忧的是谈论了那么久的传人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复杂的弓箭技艺
此次“晋级”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已历经三百多年。清朝时期,聚元号弓箭铺位于北京东四十字路口西南角的原弓箭大院内,那里原是皇家作坊。民国时,弓箭大院里,只剩“聚元”、“天元”、“广生”、“隆生”、“全顺斋”、“天顺成”和“德纪兴”7家。由于弓箭制作工艺繁杂,要求又高,到现在只剩下杨福喜一个传人了。
现在一批弓10把至12把,一般都需要花费3至4个月的时间。而外形结构简单的弓箭制作工序却有制胎、插销子、铺牛角、铺牛筋、上板凳五大道,细分则有200道。
“聚元号”弓的主体结构内胎为竹、外贴牛角、内贴牛筋、两端安装木质弓。使用工具有板凳、锯刀、木锉、筋梳子、弓枕等十多种。值得一提的是,聚元号弓箭对材料要求非常严格,比如木材要用榆树或水曲柳,牛角用南方水牛角,而且必须长于60厘米,箭的羽毛一般要用扇起风来比较“硬”的法国鹅的毛等等。
两大瓶颈:作坊与传人
“欧洲有些地方,每年都会划出一部分狩猎区。在开猎的第一个月里,规定必须用弓箭狩猎。”杨福喜表示他并不特别担心弓箭因与现代生活的实用意义相脱节而萎缩,而令其感到焦心的是:作为传统技艺,作坊与传人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现已49岁的杨福喜是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的惟一传人,尽管一直表示要找传人,但直到现在还未能有合适人选,“学做弓箭必须要真正喜欢,如果想着挣钱,是不行的。”
而对杨福喜来说,另一迫切之事,便是要找一个大点的作坊。“其实我只是传承我父亲技艺的七八分。现在所掌握的是制作聚元号最主要的技艺,还有一些特殊技艺需要新的开拓。”杨福喜摸了摸熟悉的工具板凳,表示自己当时跟着父亲学的时候,对一些特殊技艺还留有印象,但由于作坊空间的限制及无任何人帮助,他一直都未能展开聚元号技艺的延伸甚至是创新,“聚元号传统技艺的内涵还未能完整呈现啊。”在杨福喜简陋的作坊里堆放着各种各样的原材料。
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览
景泰蓝制作技艺:景泰蓝拿红铜做胎,制胎的工作其实就是铜器作的工作。第二步工作叫掐丝,就是拿扁铜丝(横截面是长方形的)粘在铜胎表面上。还有就是点蓝,是涂色料的工作。烧的工作当然叫烧蓝。涂了三回烧了三回以后,就是打磨的工序。
现在景泰蓝的陈设品多,不作实用品。
雕漆技艺:雕漆主要工序为雕,主要原料为漆,故名为雕漆。北京雕漆有金属胎和非金属胎两种,前者是珐琅里,后者为漆里。着漆逐层涂积,涂一层,晾干后再涂一层,一日涂两层。涂层少者几十层,多者三五百层,然后以刀代笔,按照设计画稿,雕刻出山水、花卉、人物等浮雕纹样。雕漆的工艺过程十分复杂,要经过制胎、烧蓝、做底、着漆、雕刻、磨光等十几道工序,各工序技艺要求都很高。
木版水印技艺:木版水印的全部印制过程有勾描、刻版、印刷三个主要工序。勾描工作由画家们担任。勾描前先要分色分版,即把画稿上所有同一色调的笔迹划归于一套版内,画面上有几种色调,即分成几套版。色彩简单的画面有二三套至八九套不等,工细而复杂的要分到几十套,大幅的甚至分到几百套。勾描时即按照分就的套数用墨线勾在一张透明纸上,然后把这纸粘在木版上付刻。
专家点评
华觉明:“入遗”只是一个开头
“类似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这种融技术和艺术为一体的文化品种几乎成为绝唱。三年前,我们在一个偏僻的角落发现了杨福喜的作坊,只有他一个手工艺人。”华觉明表示,目前许多传统手工技艺更多的现状是,只有几个老人在艰难地挽留传统技艺中透出的迷人光芒。因而,保护的一个重要环节便是对传承人的保护,一定要使得这项技艺有所传承。
其次,通过普查能进入保护行列的,当然是件好事。但入遗只是个开头,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认识对传统手工技艺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普查,将我们的家底摸清楚。
而保护也不是简单的保存起来,类似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其内涵的还有文化活动的用具,是传统社会里对一个人“六艺”的具体要求,是品位的象征。
采写/本报记者 李健亚
摄影/本报记者 王嘉宁
〖 返回顶端 〗 〖 关闭本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