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非物质文化遗产]草根与宫廷文化融合的同仁堂中医药 www.thebeijingnews.com ·2006-6-92:27:05 · 来源: 新京报
两千多年历史证实中医疗效
专家称中医药法制定迫在眉睫 北京同仁堂创建于1669年,自1723年开始供奉御药,历经八代皇帝共188年。
清康熙八年(1669),身为清宫太医院高级医官的乐显杨决定自建药室,作为自己治病救人的根基,“同仁堂”自此肇始。“同仁”一词出自《易经》,意为“和同于人,宽广无私”,乐显杨喜欢“同仁”二字的“公而雅”,故以此为名。同仁堂在京城延续三百余年,而今已演变成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历史积淀而成的“同仁堂中医药文化”与传统中医药中的“中药炮制技术”、“针灸”等一起,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两千多年历史证实中医疗效
“中国传统医药属于世界传统医药的范畴,世界医学史中,希腊-罗马医学、巴比伦医学、埃及医学、印度医学和歧黄医学即中医医学,都对人类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的发展,诸多民族的传统医学渐渐衰落,惟独中医仍深深扎根在民众之中。”同仁堂职业药师金霭英告诉记者,中医药有了理论体系后,经过两千多年在人而非动物身上的实践,已被证明是有疗效的医学体系。
另一方面,文献化的资料也有助于中医保持完整的理论体系,譬如,《黄帝内经》是国内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论著;中医临床理论代表作则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最早的中药学著作是《神龙本草经》,它将药分为酸咸甘苦辛五味和寒热温凉四气。
金霭英感慨道:“近100年以来,中医药发展得非常坎坷。一部分人认为中医不科学,理由是说不清楚中药的成分和机理。”现代医学是微观医学,能够越来越清晰地发现引起病症的细菌。但中医针对的是整体,药材是包含有很多成分的复方性药物。“西药药效是线性的,而中药是整体调节的药物,药效是非线性的。”金霭英认为,有必要弄清楚中药的成分和机理,但近100年,一直都在用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中医,这是错误的;中医应该建立自己的研究方法与手段。
188年的御药供应者
“现在,传统医学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它有可能流失,需要加以研究和保护,同仁堂就是中医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金霭英一言以概之。金霭英特意强调“同仁堂中医药文化”与“宫廷医药”的有机融合。清雍正元年(1723),皇帝钦定“同仁堂供奉御药房需用药料和代制内廷所需各种中成药”,同仁堂从此独办御药,直至清王朝退出中国的历史舞台,家族负责人乐凤鸣告诫子孙:“炮制虽繁必不敢减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雍正年间,宫廷传出某亲王服汤剂身亡的消息,御医鉴定是中药饮片的问题,御药房查询后,认定是同仁堂的药,遂将乐氏当家人押往菜市口砍头。某亲王的真正死因无人知道,但在乐氏祠堂里,第六代供着“无头布衣人”,以使乐家人世代铭记这一血的教训。
呼吁尽快制定中医药法
自1993年起,同仁堂历时6年整理传统配方与技术。金霭英告诉记者:“整理传统配方和技术需要查阅大量历史文献,同仁堂在1993年时投入了6个专家。在整理的过程中,就有一位逝世。而现在,只剩下4位了,不抓紧整理怎么行?“这些整理出来的资料属于同仁堂的商业秘密。
1949年后,国家有了通行的医药标准,最早拿出来的药方就成了国家的标准。呼吁尽快建立传统医药法是金霭英等人的心愿。金霭英告诉记者:“根据现在通行的国家标准,很多被证实有疗效的传统药不能合法生产了,一些传统炮制方法也不能用了。”同仁堂的人并不仅仅只希望同仁堂的中医药文化被收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他们更希望国家早日立法,使得一些传统的有效配方能够被合法利用,使得中医药能够在继承中得到发展。在有四百多年传统的厂甸庙会上,传统手工艺品颇具盛名。
其他遗产
厂甸庙会
厂甸庙会
始于明代嘉靖年间,兴于清代康熙年间,盛于乾隆,衰于民国,复苏于新中国成立后。历时四百多年,历经由祭祀而灯市,转而书市,渐成贸易集市的演变过程。厂甸原是北京南新华街路东的一条小胡同,元代设窑烧制琉璃瓦,故名琉璃厂厂甸。历史上厂甸庙会北起和平门,南抵梁家园,西到南北柳巷,东至延寿寺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每于正月元旦至十六日,百货云集……千门联络,图书充栋,宝玩填街。”1918年,北平市政当局认定“厂甸”为都城惟一的官设春节庙会集市。
厂甸庙会
以书籍古玩、字画文具为主,其传统小吃、传统工艺品、日用百货和儿童玩具也颇具盛名。2001年,北京市政府决定恢复厂甸庙会,地址依然以琉璃厂为中轴线,北起和平门路口,南至虎坊桥十字路口,全长1050米。庙会实行“开放型步行旅游商业街”模式,内容有老北京传统花会、民俗老照片展等。
专家点评
刘魁立(中国民俗学会会长)
中医药是国内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历史发展到今天,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进入遗产名录,意味着要更加关爱这份遗产。这表示同仁堂向世界许下一种誓约,不仅我们享受遗产的人要珍惜它,我们民族更有责任来保护它,让其在今天和未来发挥最大的作用。
作为老百姓对生活充满信心和乐观的象征,举办节庆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厂甸庙会是民间节庆活动的典型代表,对于调节群众生活节奏、创造团结和谐友爱的社会关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恢复的厂甸庙会虽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这也是对新时代的适应,它最核心的灵魂,还依然保留在这个活动中。
采写/本报记者 刘晋锋
摄影/本报记者 郭延冰 赵亢
〖 返回顶端 〗 〖 关闭本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