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6日深夜,罗定市塘镇卫生院里,19岁少女陈进娣被癌症夺去了年轻的生命。随后,她的眼角膜被连夜送到深圳,十几个小时后,成功移植到了两名患者身上。
“捐献身上有用的器官和遗体,去帮助那些需要的人。 ”为了实现这个心愿,陈进娣说服父母,求助社会,在病痛中苦苦支撑了90多个日日夜夜,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绝望中的生命感悟
2003年,陈进娣不幸被诊断出患了乙状结肠癌,同年11月做了结肠切除手术。休学一年多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当地的重点高中。当陈进娣开始憧憬未来的时候,命运再次给了她致命一击,今年3月,她的病情复发,再次被送进了手术室。
住院40多天后,一直隐瞒真实病情的母亲不得不告诉了她真相:癌细胞已全面扩散,医生说她只有十几天的生命。
对一个19岁的少女来说,死亡是一件遥远的事情。即使病痛让她有了不祥的预感,这个噩耗仍然将陈进娣推进了绝望之中,从此她以泪洗面。
绝望中,她想起了爱她的人们:因为家境贫穷,在此前的三次手术中,亲友、学校和社会热心人士已经为她付出了10多万元手术费。所有的点滴关爱陈进娣都铭记于心。“社会帮助了我这么多,我快20岁了,却还没对社会作出过一点贡献。”
病中的陈进娣看了丛飞辞世的报道后,呆坐了许久,想要回报社会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她想到了自己的“遗体”。
“妈妈,如果我死了,想捐献身上有用的器官,去帮助那些需要的人。”陈进娣向母亲提出请求。
对母亲黎水凤来说,让女儿捐献器官太残酷了。黎水凤泪如雨下:“女儿啊,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全身,所有的器官都被损坏不能用了。”陈进娣听了,黯然不语。
出乎黎水凤意料的是,女儿在病痛中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坚韧。几天后,她又向父亲陈钊朝提出:“我的器官不能用了,但眼角膜能用,遗体也可以送到医院或学校做研究。”“爸爸,我只有这个心愿,求你们答应我。”陈进娣不断地恳求。
女儿的坚定使陈钊朝无法拒绝。他忍痛说服妻子,答应了女儿,开始多方奔走。
有了信念,就有了坚持的力量
父亲的承诺给了女儿希望。“从那天以后,她的精神就好了很多,每天深夜,她十几次被痛醒,就会问我十几次:‘捐献器官的事情,帮我联系好了吗?’。”
病榻上,陈进娣经常被病痛折磨得失声痛哭,但为了听到一声明确的答复,她苦苦地坚持着。6月4日,记者在医院见到这个女孩的时候,她已经三个月无法进食,只能靠输液维持生命。异常瘦弱的她听说“今天有人来联系捐献器官的事”,就挣扎着从床上坐了起来。
“生命只是一个过程,不在乎长短,关键是要做点好事,做对社会有益的事。”爱心的包围让陈进娣对生命的价值有了超越年龄的感悟,她略带羞涩地说着,脸上有一种圣洁的光彩。
因为坚持着这个“做点好事”的希望,她的等待已不再那么辛苦。
“每次看到我,她的第一句话一定是问联系上没有。这个孩子,她唯一的心愿就是捐献器官。”主治医生林永才的口气充满爱怜,“她请求我们尽量延长她的生命,一定要坚持到确认捐献眼角膜和遗体的那天。”
陈进娣的坚持终于得到了回报。在共青团广东省委“健康直通车”的帮助下,深圳市眼科医院同意进行眼角膜移植手术,南方医科大学将接受她的遗体作为医学研究。听到这个消息,陈进娣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对她来说,这个消息比任何药物都有效,她的疼痛似乎有所减轻,竟不用再打止痛针了。”医院院长蒋兴波说。
很多人在祈求,祈求这个孩子的信念可以支撑她战胜病魔。
她把光明留在了人间
然而奇迹终究没有发生。2006年6月6日22时25分,陈进娣安详地离开了人世。她的父母哭着对医务人员说:请你们尽快做取角膜手术,让她安息吧。
驱车从罗定到深圳需要5个多小时,而在夏季,眼角膜离开人体的存活时间最多只有6个小时。为了争取时间,深圳市眼科医院委托罗定市人民医院为陈进娣实施取角膜手术。
6日深夜至7日凌晨,为了完成陈进娣的心愿,一场爱心接力行动在罗定和深圳两地争分夺秒地展开。
罗定市人民医院的专家紧急驱车赶往塘镇卫生院。为了保护陈进娣的遗容,手术进行得小心翼翼。“这是一个那么年轻的孩子,我们真不忍心动手术刀。大家都一言不发,手术后发现眼泪早已打湿了口罩。”医生胡炳林、朱宪民回想起来仍忍不住流泪。
整个手术只花了15分钟多一点的时间。
经过5个多小时的紧张接送,7日6时40分,“健康直通车”志愿者终于在计划时间内将眼角膜送进了深圳市眼科医院眼库。当天19时30分,陈进娣的角膜成功地移植到两名患者眼中。
听说手术成功,陈进娣的姐姐泪流满面:“妹妹一个人走向了黑暗,但她终于如愿留下了光明。”
母亲抚摸着鲜花簇拥中的女儿遗像,依依不舍:“孩子,你可以放心了。”
(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