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9日电 记者哈尔滨从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前确定,今年哈尔滨市新农村建设将从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重点办好“四通五改六扩”15件实事,掀起全市新农村建设热潮。
实施“四通”即通路、通客运班车、通有线电视、通程控电话和互联网。一是通路,今年试点乡镇、村全部纳入通乡通村公路建设规划,总投资6.12亿元,改造农村公路276条、1997.5公里,试点乡镇、村至少硬化一条主街道;二是通客运班车,试点乡镇、村实现村村通客运班车,新增客运线路30条,新增通车村屯70个;三是通有线电视,完成城网光缆改造218公里、农网光缆改造555公里,全市有线覆盖率达到44.6%,试点乡镇、村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试点乡镇、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0%;四是通程控电话和互联网,试点乡镇、村实现村村通程控电话,电话入户率达到65%,农村信息服务站宽带入户率达到70%。
实施“五改”即改水、改灶、改房、改圈、改造村屯环境。一是改水,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300处,使500个屯、40万人吃上自来水,试点乡镇和行政村所在地全部喝上放心水;二是改灶,建设20处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1万个“一池三改”农村户用沼气示范户,建设200个农村太阳能采暖住房示范户,分别建设一处村屯太阳能路灯示范一条街和村屯太阳能公共浴池;三是改房,实行“两免一贷一补”(即免费提供住宅设计图纸、免收各种规费,发放住房贷款,有条件的地方给予适当补助)政策,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建设造型美观、功能齐全、节能保暖的新型住宅,完成农村康居工程住宅面积200万平方米,试点乡、村住房砖瓦化率力争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四是改圈,大力推进牧业小区建设,今年全市新建牧业小区100个,试点村畜禽圈舍改造率达到35%,逐步实现人畜分离,解决人畜混居、污染环境和影响健康的问题;五是改造村屯环境,突出抓好“三清”(清垃圾、清污泥、清粪便)和“三化”(绿化、美化和净化)建设,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
实施“六扩”即扩大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覆盖面、龙头企业辐射牵动覆盖面、现代流通网络覆盖面、农村劳力专业技能培训覆盖面、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一是扩大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的覆盖面,实施重大农业攻关计划30项,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8.5%,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50项,培植科技示范大户1万户;全市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65%,试点乡镇畜禽品种优质化率达到80%。二是扩大龙头企业辐射牵动覆盖面,重点培养省级龙头企业31户、市级龙头企业52户,带动农户82万户。三是扩大现代流通网络覆盖面,以中央红等商业集团为龙头,建设乡镇级连锁农家店40个、村级连锁农家店260个,覆盖55%以上的试点乡、村;深入实施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实现乡乡村村都有药品连锁分店;以市供销社为龙头,在农村建立100个生资连锁店。四是扩大农村劳力专业技能培训覆盖面,全市农村劳动力专业技能培训达到5.5万人,占应培训人数的18.3%。五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在农村的覆盖面,完成323所、22.1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校D级危房改造;投资300万元支持部分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在农村中小学继续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免费培训农村教师1000名,市、县两级下派城镇教师700名,到乡、村中小学任教1年。六是扩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全面完成试点乡镇卫生院建设,组织市区二级以上的医院派出医师到试点乡镇卫生院开展帮建工作。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增至4个,试点县农村常住人口参合率达到80%以上;在试点乡镇、村全面开展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农村养老保险工作;试点乡镇、村低于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全部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