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巴黎记者 郑若麟
新闻提示
这是个令人吃惊的现象:法国诸多政治家都在网上创建了自己的博客网页,直接向选民推出自己的政治主张。说法国每个政治家都建立了自己的博客网页肯定是夸大了,但大多数有意角逐2007年总统大选的政治家——从左翼的雅克·朗、斯特劳斯——卡恩,到右翼的德维利埃,甚至极右翼的让——玛丽·勒庞,都推出了自己的博客。这些博客的点击量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在法国网上甚至还出现很多“假博客”:如法国总统希拉克的博客就是一个无聊之徒推出来的“假博客”。 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会对法国政治生活造成何种影响?已经成为此间政治、历史和社会学家们的关注对象。
记者起床后第一件事
“你读了罗亚尔的博客了吗?”这是巴黎政治记者圈里最近颇为流行的问话。
事实上这位眼下在民意测验里最受欢迎的2007年法国总统候选人正在不断地通过她的博客推出自己的最新政治主张。前天她还在网上对35小时工作制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结果在社会党内部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政治地震”。她的新书《渴望未来》也首先在她的博客上推出,目前已经刊登到第二章。
目前没有办法统计法国政治家究竟有多少人开创了博客。
我们只知道,在法国,多种统计有多种结果。最乐观的认为法国眼下已经创办的博客网页达1500万个,而每天都在写博客的人数则达到七百万之众。有的则说十分之一的网友已经创办了博客,平均每5.8秒出现一个新博客。当然“死亡”的博客(即没有更新的博客)也很多。最谨慎的估计则是300万博客,居欧洲各国之首(英国为90万个、俄罗斯80万、荷兰60万、波兰40万、意大利和德国均20万……)。这些统计的可靠性如何,目前没有一家权威的统计机构能够拿出令人信服的说法。但多少能够反映一点眼下欧洲和法国博客的红火程度。但最令人吃惊的则是政治博客的兴起……
现在法国各大媒体的政治记者们每天上午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浏览一下诸多政治家们的博客,生怕错过或漏掉一个可能会引起轰动的大新闻……这是法国政治生活里还从来没有过的“博客现象”!
躲过媒体的过滤和炒作
“博客现象”的出现其实并不是那么令人意外的。
一方面这是因为“互联网一代”越来越庞大、重要,另一方面也与法国传统媒体的信誉越来越差有关。再加上政治家们自身也需要与选民建立直接的联系,因此博客这种既能直截了当地推出政治观念、又能与选民形成互动的形式便成为法国政治家们的“新欢”。
应该说,法国政治家们的这种倾向是可以理解的。法国新闻界历来对政治家们采取“不当过滤”作用。有一次本报记者参加前总统候选人若斯潘的一次政策演讲。演讲长达两个小时,对若斯潘的诸多政治主张都广泛涉及。令人吃惊的是,翌日到了法国媒体上,两个小时的演讲仅成为一句话:若斯潘“不排除”再度出山的可能性。
事实上,政治家们一句恰恰不小心出了一点格的意外的话,或是一个恰恰不小心出了一点格的小动作,往往会成为法国政治记者们笔下热炒的对象,而却把最为严肃的政治话题扔到了脑后。政治报道的“明星化”、“娱乐化”是法国传统媒体的一个明显趋向。政治家们的私生活越来越受政治记者们的关注:如内政部长萨科齐的“婚变”,如总理德维尔潘在海边游泳时露出的“健美身段”……传统媒体在政治领域越来越失去信誉,越来越多的政治家们发现,在传统媒体的报道下,他们的政治主张不是被扭曲,就是被误导,结果这就迫使政治家们自寻出路:而博客给了法国政治家们摆脱政治记者们“操控大权”的机会。
现在几乎所有建立了自己博客的政治家都在自己的博客里推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对自己的政治主张进行深入的解释,并根据网友们的及时反馈随时进行必要的修正。
突破党内“大佬”的封杀
此外,一些地位不是那么强大的政治家也面临着被自己政党“封杀”的可能性。而博客则给了他们“突围”的机遇。上面提及的罗亚尔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社会党内部的“大佬”们几乎人人反对罗亚尔。罗亚尔在“走红”之前在媒体上几乎没有发言权。为此,罗亚尔的博客,特别是在她最初宣布要成为2007年总统大选候选人之时的一个最佳发言方式。她在自己的博客里推出的政治主张,令久已习惯于社会党多年来的“陈辞烂调”的左翼选民们耳目一新,转而支持罗亚尔,从而造成罗亚尔在民意测验中声望急剧上升的局面。现在罗亚尔被冠上“左翼最有希望的候选人”的名声,她的“博客”功不可没。
鱼目混珠的博客
当你用法语输入“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的字眼时,你会意外地发现一个“法国总统希拉克博客”出现在你的电脑屏幕上!你会发现希拉克在这个博客上“开普京的玩笑”、讥讽“布什的愚蠢”……以及其他种种“不可能的内心独白”:显然,这绝对是一个“假博客”,是法国网友冒充法国总统而制作的一个网页。
除了希拉克,要是你输入右翼最火的政治家、现任内政部长“尼古拉·萨科齐”的名字,你也会发现一个“萨科齐博客”,这也是一个“假博客”。这类“假博客”已经在法国达到了泛滥的程度,有时令外国人、甚至包括法国人自己都搞不清楚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出现这种反常现象,始作俑者是……法国政治家和政治本身!
一些政治学专家们为更多地让选民们点击某些网站,在互联网上做了很多手脚:比如在互联网上购买了“关键词”:当网民点击某些关键词时,出现的却是反对派的网站或网页。在法国巴黎郊区骚乱时,多数执政党将“郊区”这个关键词买了下来,使点击这个词的网友不自觉地就会链接到《法兰西公民联盟》的网站上。据该党负责互联网的人透露,在此期间,共有20万人点击了“郊区”这个词,结果他们被引导浏览了执政党的网站,“其中60%的人是从来没有参观过该网站的网民”。
这类“成功”使得法国各党派都雇用了一些专家在网上做了很多相反的或不相干的链接:如你输入某个词想了解某个党派的某个观点,结果出现的却是链接到其他类似、但却不是你要寻找的网站。比如一个网站的结尾是.com,另一个人便用同样的名字而用.fr为结尾。这样,网友一不小心就会进入一个相反立场的网站,尽管两个网站的名字是差不多的。记者为了证明这一点,特意在法国互联网上寻找一些关键词,结果果然发现这种现象普遍地存在。
根据有关报刊报道,有些“网友”还对对方党派的网站进行攻击,如将某些链接与对方的广告页相联接,以至于一个不知情的网友点击某个关键词时,就等于让对方网站要支持一笔广告费或其他费用,“以此手段来使对方网站破产”,这些“特殊的”网友们如此说。于是一场网络大混战便开始了。
上文说到的法国总统希拉克的“个人博客”显然也是怀有恶意的网友的一种“恶意的玩笑”。如果法国总统希拉克真想做一个个人博客的话,他的网址都已经被占领,他将不得不花高价才能将自己的名字买回来。
博客方兴未艾
随着法国2007年总统大选日期的日益逼近,政治博客方兴未艾。
法国对政治家,特别是总统候选人在媒体上的露面时间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目的是让大小候选人的政治主张和他们的形象能够平均地出现在法国选民面前。而目前惟一不受这一限制的,就是博客。一个政治家创办博客,就像他写一本政治书一样,是不受任何限制的。政治书销售还有一个钱的问题,博客则什么人都可以免费登录、浏览。而且书籍与音频视频都没有任何关系,而博客根本就是一种新形式的媒体,包括文本、音频和视频。博客对选民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目前谁也说不出来,但可以肯定的是绝对比政治书籍要大得多。博客是否会改变政治家与选民的关系,特别是改变一些小党派候选人与选民的关系,是关系到西方民主是否会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一个重要环节。仅从这点出发,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博客在法国会继续迅猛发展。
(本报巴黎6月7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