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酒类管理法规的缺失,使得我省酒类市场出现混乱局面。 李英挺 摄
有人说海南是酒的销售“天堂”:到海南市场销售白酒、红酒或是啤酒,几乎不存在门槛一说。不需要固定的经营场所,不需要到任何部门登记备案,只要拿着酒挨个酒楼去推销,许以高利就成;
有人却抱怨海南酒市场最乱:因为没有门槛,不少小厂以租仓库、进酒楼的方式,低成本运作,往往轻易打败那些投入巨资打市场的知名大厂。
监管空白生出驻店酒
早在几年前,海南一家知名酒厂负责人就向有关职能部门建议,要加强海南的酒类市场监管。这家酒厂在进入上海、深圳等地销售时,要提供各种各样的证照,而且在当地的销售公司要有固定经营场所,注册资金要达到100万等。所有的酒厂有一个规范的起跑线。
但在自己的家门口,这家酒厂非但没有享受到“地方保护”,反而受到各种各样外来酒的不正当竞争。
“的确是有这样的问题。”省商务厅市场处处长李龙生说,在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出台前,我省对酒类市场的监管一直是个空白,是国内不多的几个没有制定酒类管理办法的省份。
这就给了不少小酒厂可乘之机。从事酒推销多年的刘先生,道出了不少酒厂在海南打市场的一个套路:由于不需要固定经营场所、注册资金等门槛,不少进入海南市场的酒只需在城郊结合部租上一个仓库堆放产品,然后再由推销人员到各大小酒楼进行推销。酒楼成为这些酒的主要销售场所。
因此,有人形象地将这类酒称为“驻店酒”。这些厂商往往会给这些酒楼酒店提供数量不等的促销酒,其余的酒也在售后才结款。这样的方式对酒楼来说,由于没有任何风险和资金压力,而且售酒的利润至少可以达到100%,当然就没有拒绝的道理。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少酒楼认为这已经是行规,酒楼并不认为由此获取的是不当利润。
成为假酒保护伞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我国酒类市场存在着流通秩序混乱、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税收流失严重等问题,而商务部的《酒类流通管理办法》,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的。
“如果不设门槛,缺乏监督,消费者会成为最终的受害者。”李龙生说,因为一旦发生质量问题,一方面店方和厂方容易扯皮,一方面很难追溯到源头。因为相当部分“驻店酒”没有固定经营场所。
商务部门认为,“驻店酒”是海南酒类市场一个比较独特的现象,按照新的管理办法,显然也是不合法的。“驻店酒”现象给假冒伪劣酒类商品提供了一把保护伞,给海南的酒类市场监管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但由于“驻店酒”的隐藏性,仅仅依靠职能部门很难监管好这个市场。
消费者可要求“验明正身”
“我们呼吁消费者也一起加入到监管中。”省商务厅市场处有关人士表示,“驻店酒”将会是下一步打击的重点,而广大消费者的加入或许会成为监管的一个利器。
因为按照《酒类流通管理办法》,酒类经营者在批发酒类商品时应当填制《酒类流通随附单》,单随货走,单货相符,实现酒类商品自出厂到销售终端全过程流通信息的可追溯性,相当于给酒设置了一个身份证。
管理办法要求酒类批发和零售经营者采购酒类时,应当向供应方索取生产许可证、酒类批发许可证、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书、经销授权文书的复印件和《随附单》。而消费者有权查看《随附单》。
“其实我们在消费时也最担心买到假酒。”不少消费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希望,能够配合职能部门把这个市场监管好,能够喝上放心酒。(杨春虹)(来源:海南日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