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8日电(杨维汉、李鹏)我国残疾人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在农村。农村残疾人生产生活、就医、入学等方面困难很大。国务院日前批转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年-201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将扶持1000万农村贫困残疾人基本解决温饱;初步解决温饱的扶助其稳定提高经济收入。
做好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扶助农村残疾人摆脱贫困、解决温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纲要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将大力做好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帮助中西部农村地区100万名适合参加生产劳动的贫困残疾人接受实用技术培训;扶持中西部农村地区25万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危房改造,完成32万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任务。
纲要指出,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继续将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列入扶贫工作规划,统筹安排,同步实施。要针对残疾人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要将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纳入整体规划,在“整村推进”扶贫过程中,选择适合残疾人脱贫的项目,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参加生产劳动,保证各项扶持措施真正落实到残疾人户。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要将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点解决低收入残疾人及其家庭的相对贫困问题,稳定提高经济收入。
全国残联主席邓朴方说:“各地应将贫困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农村贫困残疾人实施救济、补助。一些地方可采取‘分类救助’的办法,对重度残疾、一户多残等特困残疾人给予特别扶助,提高他们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据了解,“十五”期间,我国700万农村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642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近60万残疾人接受职业教育,516万城乡特困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残疾人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