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的轨道交通网络中,1号线常熟路站,按规划将成为与7号线和10号线的3线换乘枢纽站。但如果按照3线换乘的规模,常熟路站的建设将要拆除边上的历史保护建筑—上方花园的部分建筑,而且常熟路上的一排古树也因此要“挪窝”,对原先的道路景观影响较大。 最后,是7号线和10号线的车站移到它处,道路原貌得以保留,而做出这一决定的依据则是上海目前正在实施的《上海市中心城历史文化风貌区风貌保护道路规划》,该规划将对市中心城近百条风貌道路实施严格的保护,有60多条道路的拓宽计划因此取消。
昨天在同济大学举行的“2006世界遗产国际高层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就历史风貌的保护各抒己见。据早报记者了解,2003年上海提出了建立最严格的城市遗产保护制度,并对外滩等12个、总面积27平方公里的历史文化风貌区实施最严格的保护制度。市规划局景观处副处长王林介绍,对历史风貌的保护不仅包括各类风格迥异的保护建筑,而且其中的一些有特色的街道、道路格局已与保护建筑相得益彰,成为城市历史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规划部门通过调查,已确定像衡山路、兴国路、甜爱路等需保护的风貌道路近百条。而原先全市有100多条计划拓宽的道路,其中的60多条道路因这一措施的实施而取消了原有的拓宽计划。
城市道路承担着交通功能,受保护的道路大都又比较狭窄,不拓宽是否能适应将来的交通需求。对此,市规划局副局长伍江表示,通过全市道路交通网络的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以及相关的配套交通管理措施,使这些受到保护的道路不再成为道路交通的主要“承担者”。而随着轨道交通建设力度的增大,轨道交通将逐渐成为市民出行选择的主要交通方式,地面交通矛盾也有望逐步得到缓解。
风貌区道路三级保护措施
现有道路将来不会有任何改变。如山阴路、思南路、岳阳路等,这些道路除了保持现有道路的宽度和相关尺度外,沿线的保护建筑,包括庭院、绿化、围墙等各类风貌同样受到保护,并严格控制沿线开发地块的建筑物的高度、规模、风格等。
原有道路的宽度和相关尺度,规划不再拓宽。但可以调整机动车、非机动道的宽度,在道路交叉口,进行必要的优化设计,以保证交通流量,像广东路等。
第三种则是道路沿线或单侧保护建筑分布较少,有相当的交通需求,可选择单侧拓宽、调整和完善道路线形、如长阳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