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丛熙公祠日间只有铁将军守门。
有“史前珠海清明上河图”之称的藏宝洞东壁石画。
“大坪石岩画”解读:研究者表示此画是当时先民出海的仪式,一群乡民载歌载舞欢送渔民出海,一块木板搭在船舷上,两渔民正在上船。另有研究者解释为,此画反映的是丰收时的场面。宝镜湾遗址出土的部分文物。
丛熙公祠的石雕。
未遭破坏时的宝镜湾遗址所在地。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 珠海宝镜湾遗址、潮安丛熙公祠榜上有名
本报珠海讯(记者陈治家通讯员杨长征、吴敏摄影报道)17年前,考古学家在珠海高栏岛有了惊世发现——找到了有着“广东第一画”、“中国沿海地区史前岩画最杰出的代表作”和“史前珠海清明上河图”之称的宝镜湾摩崖石刻画,从此本来孤悬海外的珠海高栏岛一下子变得闻名遐迩,震惊世界。
十年来,广东省有关部门代表宝镜湾遗址(含宝镜湾摩崖石刻)三次向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发出冲击,日前终于传来喜讯,国务院刚刚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珠海宝镜湾遗址终于榜上有名,从此珠海结束了没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的历史。
寻“宝”:海盗藏宝图的传说
关于宝镜岩画惊现于世,始终绕不开海盗张保仔藏宝图的传说。张保仔是活跃在清嘉庆年间的海盗,民间传说张保仔把抢劫的财宝藏在珠海高栏岛上,并绘有一幅藏宝图。据后来的考古工作者调查发现,当地居然有人一家几代都在寻找这张图。
1989年珠海市博物馆派出副馆长梁振兴等对高栏岛进行考古调查和抢救性文物发掘。他按照当地老人的指引,去寻找传说中的藏宝洞,爬上山腰一块大石之后,带路的高栏岛党支部书记张长华想抽烟,就在弯腰掏烟之时,烟盒从衬衫口袋里滑出来,掉进了一个石洞里,张长华爬在石洞罅缝口四处张望,突然发现石洞石壁上的岩画。“当时这个家伙大叫一声,‘老梁,快来看!’我冲过去一看,哎呀呀,不就是它嘛,找了6年的岩画啊!”昨日梁振兴接受采访时,仍按捺不住兴奋。
梁振兴说的“找了6年”,是指1982年全国文物普查之际,从香港传来消息称当地发现岩画。广东省文博专家据此推测,广东一定有岩画而且最可能就在珠海,从1983年开始陆续组织专家进行寻找。
根据对岩画以及后期挖掘的文物的考古研究,众多专家论证后基本断定,宝镜湾遗址是4000多年前珠海先民生活的写照,该遗址留下的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不同阶段生活情景。
申报:十年三次终成“国保”
据了解,高栏岛宝镜湾遗址摩崖石刻画的发现,使得我国东南沿海岩画遗迹从江苏经福建、广东至广西连成了一线,填补了广东省没有岩画的空白,因而自其出世就有“广东第一画”之美誉,发现后不久就被列为广东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从1995年开始到上世纪90年代末,该遗址两次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均未果。
昨日有关文物专家接受采访时表示,两次申报主要原因是从1990年开始的填海工程,高栏岛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建设,遗址及其周边环境遭到极大的破坏。
从1997年开始,在对宝镜湾遗址调查勘探基础上,4年时间内先后开始了四次抢救性的试掘和发掘,国内众多的多学科专家在宝镜湾先后挖掘出土了石斧、石圭、石钻、砺石、石网坠、石锭(锚)和玉块、水晶块等近两千文物,特别是大量石网坠和大型石锭(锚)的出土,反映了海岛渔民渔捞生活。考古专家通过多年努力,对这4次出土文物进行大量考证和解读,极大地丰富了宝镜遗址的文化内涵。
2004年开始广东省文化厅代表宝镜湾申报“国保”,本月初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次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终于上榜。
首个整体保护方案有望下月出台
昨日,珠海市文化局文物科潘科长接受采访时表示,岩画保护是世界性的文物保护难题,以岩画为主的宝镜湾遗址如果保护不好就谈不上开发和利用。为保护该岩画,国内外专家多次聚集珠海探讨研究,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考古专家对宝镜湾岩画的发现非常兴奋,多次来珠海参与规划保护的研讨,但迄今为止没有结论。目前相关部门只能用一个大铁门锁住大罅缝口,防止外人随便进出。
多年来,有的专家提出重新用土掩埋的方法,等到保护技术成熟再重新挖掘,但土壤环境的改变同样可能引起岩画腐蚀;也有专家提出用防腐剂涂在岩石表面,但化学药剂只能解决短期几年或者几十年的防腐,对于长期的保护可能产生负面作用。各种尝试性保护措施最终没有一个派上用场。据了解,随着日趋严重的酸雨对岩画的氧化,目前除主画保存完好外,其他岩画不同程度受损。
据潘科长介绍,珠海市委托北京大学文博院规划的“宝镜湾遗址保护维修方案”,经过国内多学科专家一年多的实验论证,该方案已经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按计划在今年7~9月出炉。这一保护方案出炉后,还将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论证,通过后将成为宝镜湾遗址首个科学的保护方案。
本报潮安讯(记者王冲寒通讯员柯贤基摄影报道)刚刚由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潮州市潮安县彩塘镇金砂乡的清代建筑丛熙公祠榜上有名。昨天,喜讯传至“国保”的家乡金砂乡,村民们庆幸地说,好险啊,幸亏窃贼掠宝失手,否则“国保”就残缺不全了。
窃贼毒倒9条狗
据村民陈利纯说,大约上月上旬的一天,金砂乡发生了一起离奇的犬只集体毙命事件,当天深夜丛熙公祠就险些被盗。保安夜间巡逻时发现两名伺机作案的男子,两男子慌不择路逃逸,村民随后发现窃贼丢弃的板车,车上装有电锯、凿子等作案工具。
“窃贼下药毒狗,一定是瞄准了公祠大门的几块精美石雕”!负责守夜的陈业枢老人说。今年70多岁的陈伯在这里当守夜已有七年多,他心疼地说,大约七八年前,丛熙公祠就曾发生过一起重大失窃案件,窃贼用胶纸封住守夜人的嘴巴,拆走大量的金漆木雕,装了一汽车。
丛熙公祠所处的潮安县彩塘镇金砂乡颇为偏僻,公祠附近一片静谧。这一旷世奇宝保卫稀松得很,日间铁将军把门,夜里由村中两个老人轮值守夜。村民们担心,丛熙公祠列入“国保”后,若没有加强保卫,将难逃窃贼毒手。
保卫经费长期短缺
记者昨天采访了潮安县文化局分管文物保护的邱副局长。据邱副局长介绍,由于潮州市境内的文物众多,长期以来保卫经费短缺,由于个别单位保卫力量过于薄弱,给窃贼造成可乘之机。他表示,将以丛熙公祠列入“国保”为契机,加强“国保”单位保卫工作,防止失窃事件发生。
清代建筑丛熙公祠为华侨陈旭年所建,该祠以其高超石雕艺术驰名,其镶嵌于门楼石壁之上的四幅石雕仕农工商、渔樵耕读、花鸟虫鱼堪称石雕一绝,图中人物神态各异,或抛网捕鱼,或牧牛而归,栩栩如生。
乐从陈家祠动工修缮
本报顺德讯(记者黄建华通讯员黄子川)今天是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值此之际,与广州陈家祠一脉相承的顺德乐从陈氏大宗祠修缮工程正式动工。预计整个修缮工程需要3年时间。
乐从陈家祠兴建于公元1895年,为佛山地区现有保存最完整的典型民间宗祠建筑,它是由建造广州陈家祠的同一批工匠在同时期仿照广州陈家祠兴建而成,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