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县能做到年采地下水1806.5万m3,而节水却高达1462.2万m3,距离采补平衡每年只差344.3万m3。请看清徐县是如何实现——
清徐县位于太原的西南方向,近年来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那些昔日田野中纵横交错的大小渠道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管灌、喷灌、涌泉灌、滴灌等设施,在徐沟、东于、大运和西谷四个国家级节水示范园区的22326亩农田中,逐渐增加的果菜植物将大片的平原装扮成彩色的地毯。 这些变化完全得益于清徐县大力实施的节水型社会建设,他们根据自身的实践总结出来的“县域节水型社会示范建设与关键技术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5年全县节水1462.2万m3(采水量为1806.5万m3),距离采补平衡每年只差344.3万m3。清徐县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十分短缺,特别是近几年的持续干旱,大中型灌区的供水量已远远满足不了农业用水要求。全县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在0.55左右,远低于先进国家0.7~0.8的有效利用水平,尤其是渠灌区水利用系数更低,不足0.4。管灌、喷灌、涌泉灌、滴灌技术应用比例不到5%;水利用率仅为40%到45%,比国际先进水平低近30个百分点。
为建设节水型社会,水利部在2002年启动了全国节水重点县工程建设,清徐是全国20个试点县之一,并列入了2003年省、市、县水利部门和太原理工大等科研单位“县域节水型社会示范建设与关键技术研究”的重大课题。
课题组从摸清县域范围内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家底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入手,在4900户农户中间,开发出了国内领先的射频卡,这项技术不仅解决了IC卡存在的问题,而且没有自然的电能损耗,并会自动备份用户的所有使用记录,有效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农户用水纠纷问题。在孟封镇小武村,管水利的村干部侯中喜说,过去俺们浇水有两愁,一愁是用水纠纷,每到用水季节,部分村民之间的关系便十分紧张;二愁是设备落后,由于浇水用的是明管道,每走150米就要损失两块钱,这还不包括电的损失。现在用上了节水型的暗管,村民用卡消费,先交钱后用水,用了多少清清楚楚,两年来再没有发生过一起纠纷。
由于节水措施得力,农民参与管理的意识明显增加。过去这个村28眼井每年用100多万千瓦时电,现在30眼井才用70多万千瓦时电。小武村有500农户,节水园区建设以前,户均收入仅有几千元,由于节水技术的推广,村民们把蔬菜种植比例扩大了20%,连续两年户均收入超万元。村民侯中维全家四口人,种植8亩地,他使用蔬菜套种粮食的节水方式,去年全家收入6万元。据统计,清徐县按节水转移经济效益计算方法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可获得年净收益701.9万元。
清徐县还完成了用水计量控制系统的建设,现在全县已安装用水计量设施1822处,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和定额管理指标,实现了全县地下水动态的实时监测。完成了1个总站和11个子站建设,实现了全县用水量的实时汇总、统计、分析,并逐步实现水利工程的数字化管理。
本报通讯员新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