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福陵“一百单八磴”。
皇太极“无疾端坐而终”的沈阳故宫清宁宫。
辽宁共有6处“世界文化遗产”:九门口长城、沈阳故宫、昭陵、福陵、永陵、五女山山城。其中,沈阳“世界文化遗产”,占据辽宁省“世界文化遗产”总数的一半,已跨入全国遗产大市行列。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9日,有关专家学者向记者讲述了“世界文化遗产”“一宫两陵”鲜为人知的故事——
沈阳故宫皇太极与宸妃生死相随
6月9日上午,记者在沈阳故宫看到,文德坊、武功坊、飞龙阁、戏台等古建筑,正在修缮。史学家对“五宫”之一的“关雎宫”介绍,这是皇太极宠妃博尔济吉特氏海兰珠的寝宫。“关雎宫”取意于《诗·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求。”
海兰珠是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贝勒宰桑女儿,清宁宫皇太极孝端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的侄女,天聪八年(1634年)与皇太极成婚。入宫后,海兰珠与皇太极情投意合,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册封海兰珠为东宫大福晋,位居四妃之首,并以“关雎”赐宫名。崇德二年(1637年)七月,宸妃海兰珠在关雎宫内生下皇八子。因为皇后哲哲无子,皇太极十分高兴,立即在大政殿颁发了第一道大赦令。
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宸妃海兰珠的儿子因患“天花”夭折,海兰珠难以承受这个沉重的打击,终日郁闷,身染重病。当时,皇太极正在松山城外御驾亲征。听到宸妃海兰珠病危消息后,皇太极匆忙赶回盛京。当皇太极刚刚抵达怀远门(大西门)外时,从城里传来宸妃海兰珠薨逝噩耗。
宸妃死后,皇太极终日悲悼海兰珠,视宸妃海兰珠之死为“国丧”,传谕“免朝贺,停止筵宴乐舞”。后来,虽然松锦大战奏捷,俘获了明将洪承畴、总兵祖大寿,举国上下欢庆松锦大战胜利时,皇太极以“盖因关雎宫敏惠恭和元妃之丧未过期古耳”为由,既拒绝穿戴视朝衣冠,又“未躬亲赐宴”。
由于日夜思念、悲悼海兰珠,皇太极身体日渐衰弱,连日常朝政也“难以躬亲办理”,最后病入膏肓。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八,皇太极在凤凰楼台上清宁宫“无疾端坐而崩”,终年仅52岁。永福宫庄妃未葬沈阳
“五宫”之一的永福宫,是庄妃布木布泰寝宫,取意《汉书·礼乐志》“慈惠所爱,美若修德,杳杳冥冥,克绰永福。”庄妃布木布泰,是皇太极孝端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侄女、宸妃海兰珠胞妹、顺治皇帝福临生母。
据史学家介绍,清代早期葬制,皇后无论死于皇帝之前,还是死于皇帝之后,都要与皇帝合葬、同陵同穴。但是,作为皇太极爱妃的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死后却葬在了河北遵化县昌瑞山的昭西陵。
有的传说,庄妃死后,原本要葬在沈阳昭陵与皇太极合葬。但是,运送庄妃遗体回沈阳途中,走到河北遵化县昌瑞山时,庄妃突然显灵,托梦与康熙皇帝,说要将她安葬在昌瑞山昭西陵。有的传说,孝庄文皇后下嫁多尔衮,已不是皇太极皇后了,所以不能再入昭陵与皇太极合葬。
史学家认为,据史料记载,庄妃不与皇太极合葬原因,是因为庄妃生前留下遗嘱给康熙皇帝:“我身后之事特以嘱汝:太宗文皇帝(皇太极)梓宫奉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若别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去,务必遵化安厝,我心无憾矣。”
昭陵草木遮掩贵妃寝园
除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葬于昭陵,庄妃布木布泰葬于河北省遵化县昌瑞山昭西陵外,皇太极的另外10多个妃子葬身何处?6月9日,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专家刘焕民,终于揭开这个谜团:昭陵西北端密林深处,隐藏着一座贵妃寝园,安葬着皇太极11位妃子。
考古专家刘焕民介绍说,2003年7月间,为配合“一宫两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他主持了文物调查、勘探,最终考古发掘了皇太极的贵妃寝园。据刘焕民介绍,昭陵西北端密林深处,40多平方米旷场北侧,便是贵妃寝园园门。贵妃寝园围墙达1米多宽,全用青砖垒砌;围墙东西长30多米、南北长50多米,贵妃寝园总面积达1500余平方米。
园门内,是一座建筑在高台之上供祭祀用的享殿。享殿前的青砖基础、条石、漫地青砖历历在目。享殿北面,是11座妃子墓葬,前排的4座墓葬较大,显示出她们生前地位。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史学家佟悦介绍说,清初,满族人实行火葬。1644年,皇太极的妃子们随顺治皇帝一道入关。由于这些妃子地位较低,所以她们逝世火化后,再将盛骨灰的“魂罐”送到贵妃寝园入葬。因为贵妃寝园是昭陵的一部分,便视为与皇太极合葬了。
福陵一百单八磴、大碑楼藏玄机
福陵的一百单八磴,在明清皇陵建筑中独一无二。清史学者李凤民介绍说,一般说法是暗合“三十六天罡星”和“七十二地煞星”,总数为108。一说是“108”出自佛教思想。
福陵大碑楼为九脊重檐歇山式建筑,亭内树立“大清神功圣德碑”。碑石来自北京附近的房山,由数块石料组成,其中仅碑身就重达5万公斤以上。这座石碑有个奇特现象,每当阴雨天气,石碑背面便出现一位如同“观音”的影像。老沈阳人称其为“美女石”;“沈阳八景”中便有“神碑幻影”一景。无独有偶,昭陵的神功圣德碑也有这种奇观。清末沈阳“芸香主人”瑞卿写诗赞赏“神碑幻影”:“古石成形瑞气全,胜似丹青巧手镌。两陵碑石生神像,可入陪都志略篇。”本报高级记者邱宏文并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