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减少石油需求,还是寻找和开发替代品的新技术,我们都不应被动地去随波逐流,而应怀忧患意识,取主动姿态。从宏观上来讲,应重视和加大相关的科研投入,并努力实现我国原油供给渠道的多元化,但从微观和中观层面上讲,我们需要做的工作也很多。
近几年原油价格一直处于上升轨迹中。油价的上涨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力。原油价格的长期上行轨迹更使我们不得不严肃地思考:该如何面对油价上涨,如何在油价上涨的预期中,构建新的发展思路?
历史上看,1973年底,世界原油价格是每桶3美元,到1974年底,石油输出国组织将原油价格提高了4倍,达到12美元。1979年伊朗革命发生时,油价已涨到每桶30美元以上。近期的油价已突破70美元。原油市场的长期“牛市”恐怕使人们不应侥幸地期盼油价的深幅回跌,尤其是不能在油价下行的期盼基础上构建发展思路。
按照经济学原理,油价上升会使得供给增加、需求减少,同时在油价的上涨过程中,人们将会努力地寻找替代品,开发新能源。16世纪以后用煤替代木炭作燃料便是一个较典型的案例。当时,由于天然森林面积的减少和砍伐越来越困难,木炭的价格急剧上涨,促使人们开发新技术和新能源,后来选择以煤替代木炭作燃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著名经济学家霍泰林教授早在1931年发表的“可耗竭资源经济学”这篇影响深远的论文中,就论述过石油等可耗竭资源的价格上涨规律及其对替代品开发技术的刺激。他认为,人类文明不会因某些资源的价格上涨而崩溃,但在替代品开发技术出现以前,经济增长速度将无奈地放慢。他的相关观点被称作霍泰林规则。
然而,无论是减少石油需求,还是寻找和开发替代品的新技术,我们都不应被动地去随波逐流,而应怀忧患意识,取主动姿态。从宏观上来讲,应重视和加大相关的科研投入,并努力实现我国原油供给渠道的多元化,但从微观和中观层面上讲,我们需要做的工作也很多。譬如,“公交优先”应如何具体保证和贯彻?在发展大排量轿车与小排量轿车之间应如何平衡?能否以发展汽车工业为由简单地否定控制私家车过快发展的牌照额度制和牌照拍卖制?对单位班车制如何评价及如何完善?等等。
在国外,还有人提出参照污染权交易的办法施行特殊油料的用油权交易。所谓污染权交易,指的是为了控制和治理污染,权威部门确定污染大户一定污染量的排放权,排污企业可以相互进行排污权买卖交易。如果某个排污企业的排放量低于拥有额度,它就可以将余下的排污权通过市场有偿转让给其他企业,而那些排污额度不够用的企业只有花钱去市场购买排污权以后才能继续排污。美国芝加哥交易所还建立了排污权交易市场,其交易额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这一市场机制的引进不仅大大降低了政府干预的成本,也使得排污企业有尽量降低排污的动力与压力。虽然用油量与排污量在操作上不能等同而语,但这样的思路并非没有价值,尤其对某些特殊油料(如航空油料)而言。它还昭告我们,在油价上涨面前,不能被动挨“涨”,必须打开思路,主动应对。
从市场调节的角度看,汽油价格的适度上涨会减少对汽车的需求,尤其是会减少对高耗油汽车的需求,这种压力又会迫使汽车生产厂家研究和开发节能型汽车。所以,如果政府对于油价采用某种形式的适度财政补贴虽是必要的,但又要防止过度的财政补贴扭曲市场机制,使高耗能汽车的生产商感受不到应有的压力。
当然,财政补贴也应区别对待,对那些公共服务型的行业理应适当加大补贴力度。原油价格上涨后,直接以油料为重要生产成本的企业或行业对其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适度地提价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成本的上涨应该是由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分担,如果是公共服务型产品,成本分担的主体还要加上政府,即政府实施一定的财政补贴。
从理论上说,在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生产经营成本的上升部分必定会为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分担,只是由于需求弹性的差异性,这种分担比例不同而已。但在垄断性或半垄断性行业和公共服务型行业,由于缺乏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充分的讨价还价机制,上升成本的分担比例可能就会被不合理地扭曲,并且供需双方还都会怨气十足地认为自己吃了亏。这不仅影响到社会福利的分配,还可能会影响到企业行为的端正。
最近,出租车调价问题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多数人都认同,在油价上涨面前,出租车公司与消费者需要相互体谅,共同面对。在此,必须提醒的是,要防止让价格问题完全吸引我们的眼球,以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应对之道,比如企业节能、转变发展模式等等。其实,出租车作为一种公共服务,和私家车构成某种替代关系。曾有调查显示,许多购买私家车家庭的重要购车动机是图方便和节省交通费用。交通不畅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在许多大城市,扬招出租车越来越难却似乎成为很多人的共识,即使在一些非交通高峰时段也是如此。乘出租车难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人们的购车欲望,从而又增加了对汽油的需求。而既然相对于乘出租车而言,开自家车可以节省交通费用,那也说明出租车价还是保留了一定的利润空间。所以,适度增加出租车供给市场的竞争性,既可以更好地完善公交体系,弱化人们的购车冲动,也可以促使出租车公司有足够的压力去降低管理费用,提高运营绩效,减轻对出租车价格的依赖。
面对原油价格的上涨,任何企业都不应简单地充当成本转移的“二传手”,还必须在内部管理和技术开发上挖潜,承担消化部分生产成本上升压力的社会职责。这不仅是企业真实竞争力的一种体现,也是中央提出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具体落实。
作为消费者,也要多些体谅,毕竟油价持续上涨的压力需要大家携手共担。消费者还应检视自己的消费行为,有些消费活动不是个人收入能力可否承受的问题,而是节能型消费意识和自己的社会责任问题。(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经济系主任、教授)
叶德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