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教育部的一纸减负令,以及后来一系列关于教辅书的禁令和教材改革政策,规定学校不得代购教辅读物,但由于长期的学习习惯使然,学生对教辅的需求未减,每进入期末考试和暑假时间,家长们都要为孩子购买教辅读物而奔波。
最近记者经常听到有深圳中小学生的家长抱怨深圳教辅读物市场鱼龙混杂,质量良莠不齐,甚至有不少盗印和盗版的教辅读物。
究竟深圳教辅图书市场现状如何,记者特意访问了出版界行内人士,扫描一下这个在部分学生家长眼中“杂乱”的市场。
销售市场的低价“战略”
在八卦岭图书批发市场,记者看到大部分的书摊上都摆着教辅读物,但奇怪的是,很多教辅读物都是不知名的出版机构所出,正规名牌的出版社出版的教辅读物倒是难得一见。
记者正好遇到一位焦急的家长陈先生,陈先生的孩子在华侨城小学读三年级,他想帮孩子买一套海天出版社出版的《新课标小学课内课外》,谁知跑到八卦岭图书市场一看,绝大部分是不知名出版社出版的教辅读物,根本找不到这套书。
“你说的‘奇怪’根本就不奇怪,如果能够买到倒是奇怪了。”海天出版社教育图书编辑部张编辑感叹说。
张编辑解释说,目前部分个体书商为了占领市场,以价格的低廉为竞争手段,以30%甚至更低的折扣推销给批发商,有的一本书只卖两三毛钱。“现在谁看质量呀,看的都是钱,是折扣,是回扣。”这就是做教辅的书商的口头禅。
张编辑说,这种“疯狂低价”是以教辅读物的粗制滥造为代价的。为了降低教辅的成本,有些书商就省略前期的成本投入,也不管跟深圳中小学的课程是否配套。张编辑说他见过一套《中考学习全书》,封面上就标明三个版本:全国版、广东版、深圳版,但内容却是一样的。还有一些书商盗版或盗印教辅读物,甚至运用偷税漏税来保证其低价策略的实施。
而像海天出版社这样的本地正规出版社,由于有正规的出版流程,前期的大量投入,使得其根本不可能达到部分书商的“疯狂低价”,于是在八卦岭图书市场,找不到名牌出版社的教辅读物自然就“正常”了。
拼的是渠道而非质量?
更为令人忧虑的是,不仅仅是正规出版社的教辅读物难以进入图书批发市场,甚至连深圳一些学校也进不去。
“现在教辅发行拼的不是质量,而是渠道。”这句话出自一位个体书商的口。虽然教育部规定学校不得代购和指定教辅读物,但为了上课的方便,同班级的学生们还是需要统一的教辅,而这个“统一”往往还是决定于学校和教师的意见。
部分书商为了扩大教辅发行,会主动跟一些学校或者老师联系,许以“低折扣、高回扣”的承诺,只要渠道打通了,什么样的教辅书自然都大摇大摆地进入了课堂。
海天出版社教育图书编辑部周主任说,这种现象的确部分存在,但谁都能够看出是以教辅读物的质量为代价的。
最终还是质量取胜
但海天出版社社长邝昕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我相信依靠我们过硬的质量和优质的服务,仍然能够在竞争中取胜。”
这种信心来源于一些小事。一天中午的休息时间,几位学生来到出版社对编辑说:“阿姨,能不能卖我们一本书,我们要中考。”像这样主动上门索书的学生和家长不在少数,海天的信心也就在这些“小事”中累积起来的。
面对个体书商的“疯狂低价”,正规出版社应对之策就是走精品之路。在2006年之前,整个深圳没有按照新课标编写的专门针对深圳中小学生的成套教辅读物,2006年春天,海天出版社特约请深圳的名师共同编写了与深圳市使用的各版本的新课标教材相配套的辅学读物《新课标全能导学》和《新课标小学课内课外》这两套丛书。编写丛书“名师”标准是两个“必须”:必须是活跃在深圳教学第一线的,必须是有相当的科研水平的名师。
这几套书一面世就受到欢迎,为了避免学生和家长们东奔西跑都买不到书,出版社还特意成立了专门的教育图书经营发行部,并建立了网站,同时配备了送书专车,对学校、学生及家长直接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