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寻找与守望”文化遗产日晚会昨举行,本地民俗被原汁原味地搬上舞台民俗表演《拍胸舞》。 刘东华 摄
本报讯 (记者龚小莞)“这游戏我小时候玩过”,“高甲戏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呢”,“拍胸舞太有意思了”,“那爷爷和孙女的串词很好”……昨天晚上,“寻找与守望”厦门市文化遗产日专题晚会举行,从“卖粽子”的吆喝声开始,台下的观众就被牢牢吸引住了,不断有人这样轻声地说着。
老厦门民俗被原汁原味地搬上了舞台。瞧,闽南红砖古厝的舞美设计让人眼前一亮;南音《绣成孤鸾》、高甲戏《班头爷》、歌仔戏《京娘送兄》等传统剧目,与送王船、大道公、祭月等习俗以舞台表演与投影的方式相结合,呈现在观众面前,让人目不暇接;晚会还一改主持人介绍节目的方式,通过爷爷和孙女的谈话,引出一系列节目,给人的感觉就像拉家常,亲切自然。欣赏着这些精彩的节目,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次“原生态”老厦门之旅。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洪碧玲出席了晚会,并在晚会开始前讲了话。她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生态发生巨大变化,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设立“文化遗产日”,对于增强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引导民众广泛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促进我国建立文化遗产保护新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目前厦门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2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项。为加强海峡两岸文化认同,还公布了涉台文物古迹32处。根据规划,到2010年,我市要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201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使我市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
链接:
闽去年有十多处考古重要发现
同安保护三处涉台文物
(来源:厦门晚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