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首个文化遗产日”,人们在绿地广场、老楼古镇、故居纪念馆组织举行了丰富多彩的宣传展示活动。全市60处历史文物建筑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民间收藏展”开幕迎客,上海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摄影展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展出的作品是从1500多名中外摄影家和爱好者5000多幅作品中筛选出来的精品。 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中心组织专家、学者开展咨询、解答活动;东方大讲坛播出有关文化遗产的主题报告。上海沪剧院在逸夫舞台力推新人,连演大戏。昨晚,担纲挑梁的程臻、朱俭携手主演了新编古装悲剧《一文钱》。
保护宣传文化遗产正在深入人心。副市长杨雄出席了优秀历史建筑摄影展的开幕式。
到马勒机械修船厂找“马勒”
高低错落的尖塔、镶有玻璃坡顶的马勒别墅宛如北欧童话中的梦幻建筑。“为了保护好这幢拥有70年历史的建筑,我们下了不少工夫。”马勒别墅总经理孙伟国告诉记者,“保护的第一步是修缮,但别墅结构复杂,没有图纸。后来打听到马勒当时办有机械修船厂(即沪东造船厂前身),马上派人去找相关资料,果然发现了一些照片。接着又请来原马勒别墅管家的外孙和1947年时曾在别墅工作过的老木匠对照回忆,边设计边施工,尽可能恢复了原来的风格和材质。”
这样的故事在文物保护修复中比比皆是。建于1847年的徐家汇藏书楼是上海现存最早的藏书楼,修复时增添了喷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使古老的藏书楼更安全。
失传的技艺在“复燃”
被称为“画绣”的顾绣是江南民间工艺一绝,曾一度濒临失传,绣娘也被“贬”至松江上海电子仪器厂。现在不仅绣娘带出了新徒弟,职校还开办了顾绣班,已有十多位20多岁的新绣娘能够独立操作。正在举办的上海民族民间艺术博览会上,不仅展出以赵孟兆页的山水、张大千的人物为蓝本的刺绣作品,还现场表演了描摹董其昌的书法。
嘉定竹刻原先人才流失严重,连仅有的一个传人也去做买卖了。如今,流失的人员大都“归队”,竹刻队伍发展到30多人,下一步目标是筹建竹刻博物馆。
闵行区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也展示了当地的“特产”:七宝皮影戏、颛桥剪纸、七宝江南丝竹;浦东新区举行大型宣传演出活动:“码头工人劳动号子”、“浦东说书”、“浦东童谣”、沪剧东乡调等,让居民群众了解浦东的文化遗产。在徐家汇公园,上海音乐学院与太仓市恒通丝竹乐团同台演出,演奏了被列入文化遗产的昆曲、古琴、江南丝竹和苏州评弹。
本报记者 顾咪咪 宋鹏霞 端木复 本报实习生 沈轶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