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教人员就业不再“老大难”
北京市劳教局习艺性劳动及一体化改造工作试点探访法制网记者 李松法制网见习记者 范玲莉法制网通讯员 王铭
近日,在北京南郊。伴随着悠扬的萨克斯曲《回家》,北京市劳教局团河劳教所两名即将解教的劳教人员马文强(化名)、隗书新(化名)与北京大宽物业公司签订了就业意向书。
出大墙之前找“婆家”
去年以来,劳教人员还在执行劳教期就与社会企业签订就业合同,拥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使解教人员的生活切实有了着落、能够自食其力,这是团河劳教所及大兴区劳动与社会保障局与有关社会企业合作进行劳教工作改革的新举措。
去年9月,团河劳教所了解到北京大宽物业公司(以下简称“大宽公司”)有一家下属公司(即北京市大宽市政园林养护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园林养护公司”),便与其进行沟通,希望能够把劳教人员推荐到该单位工作。经协商,大宽公司首先在该所二大队开展园林绿化职业技术课程培训,通过一个季度的学习,第一批劳教人员顺利毕业并取得园林绿化职业等级证书,具备了从业的技术要求。
去年11月20日,经过民主推荐,大队、教育科、大宽公司层层考核,绿化技术出色、表现好并愿意从事这项工作的两名劳教人员赵宇彬(化名)、马明坤(化名)作为首次就业推荐对象与大宽公司在劳教所内签订了劳动合同。
如今,赵宇彬已经成为公司的一名优秀职工。面对记者,他多了一份自信与坦然,“确实,作为一名解教人员,我以前很担心回到社会后受歧视,但来到这里工作后,无论是公司的领导还是同事对我都很关心,劳教所的民警还专门来回访我,我现在工作很顺心,生活得很充实。”
习艺性劳动练“手艺”
今年年初,司法部劳教局生产处处长钟国长表示,将在全国范围内选定北京市团河劳教所等7个单位开展习艺性劳动试点工作,在提高教育挽救质量的基础上,帮助劳教人员增强回归社会后的就业能力。
北京市劳教局副局长姚占良告诉记者,针对生产项目难易程度、技术含量高低的不同,习艺性劳动项目基本分为三个层次:封闭式管理以手工制品加工及包装等密集型简单加工项目为主;半开放式管理则以园林绿化、纸制品加工等具有一定技术含量、有利于实现再就业的项目为主;开放式管理以试工、试农项目为主,主要对劳教人员进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和教育。
团河劳教所主管改造工作的副所长孙月林介绍,在组织习艺劳动时逐步实行定额管理,不同的习艺劳动项目不同的定额标准,作为劳教人员计分考核的依据,继而根据当月计分考核积分结果,发放个人劳动报酬。
一体化改造树“新人”
大宽公司的总经理侯立宽在与团河劳教所进行合作的初期是有一定顾虑的。他最初表示,公司只负责对劳教人员培训,不负责工作问题,“我确实担心劳教人员贪图享受、好逸恶劳的恶习不改,给公司造成不良后果。”
经过磋商,大宽公司最初与团河劳教所签订的协议中载明的是,“同意推荐2名劳教人员到该公司就业,如果在实习期有任何问题或不能胜任工作,将立即中止协议并不再接受任何劳教人员。”
孙月林回忆与大宽公司合作时,表示当时确实有压力。“因此,我们在试行习艺性劳动项目的同时,就把增强劳教人员的法制观念、提高道德水平、培养认知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放在与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劳教人员一技之长同等重要的位置,推行‘劳动教育、习艺劳动、职业技术培训、回归社会指导、就业推荐’一体化的工作新格局。”
一体化的试行工作让孙月林深感欣慰和骄傲。解教后的赵宇彬即进入园林养护公司正式上班,肯于吃苦、工作积极的表现最终也得到了公司同事及领导的肯定。
很多劳教人员看到了希望,纷纷主动申请要求推荐。侯立宽表示:“现在我相信劳教所有能力把一名犯了错误的人改造成遵纪守法、自食其力的新人,赵宇彬的表现比我从社会上招来的工人还要好,有这样技术好工作态度又端正的人,为什么不用呢?”(责任编辑苏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