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受老师启发大学生走上养殖路
记者到养殖场采访时,一脸稚气的荣松和李开斌正在圈舍前查看刚出生獭兔的健康情况。“办獭兔养殖基地主要是在大学时受两位老师的影响。”荣松告诉记者,在大学时,五人住在同一间寝室,早就有要同心协力做一番事业的想法。2005年1月,毕业前夕,在一次和中医学院药学系书记孙济平教授和从事农业开发的张明昶教授闲聊中,两位老师建议五人今后可以向养殖业方向发展,既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创业,又可以带动一方农户致富。老师的话给了五人启发,五人想到他们从大二开始,就先后在学校的药类实验室养过兔子。几人经过查阅资料,相中了獭兔养殖项目,了解到獭兔养殖是以取皮为主,肉为菜用的特种养殖业,具有生长快、抗病强、繁殖率高,饲养成本低,风险小、皮价高等优点,一张上等皮可以卖70多元钱,一只獭兔肉卖到餐馆可以卖20多元,而养一只獭兔成本仅需20多元。该项目在贵州目前还是一个空白。
结识皮革商创业信心高涨
选定了项目,几人一合计说做就做,2005年3月—4月,五人分成两组,分别前往四川、浙江等地考察市场、学习獭兔养殖技术。荣松去考察时还带上了自己曾做过矿产生意的父亲。“考察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帮助,并在四川畜牧专家范成强及黑龙江兔业协会主席李晓平的帮助下,结识了全国最大皮毛交易市场———河北肃宁县尚村的一部分皮革商人,对方愿意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收购我们生产的皮毛,解决了技术和市场销路问题,这更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当时创业激情高涨,回来后我们就开始着手建基地,”李开斌说,“当时,真的很巧。”
李开斌介绍,当天,他和田磊去山东莱州獭兔良种研究所洽谈兔种问题,刚好遇到黑龙江兔业协会主席李晓平,经过所长介绍认识后,双方交谈十分融洽,李晓平听说两人还是大学生,准备在贵州养獭兔,当场承诺给予技术支持,并把手上认识的皮革商介绍给两人。
于是荣松等人一边在药业公司工作,一边建养殖基地。荣松在父亲的帮助下,从去年4月底在开阳黄木村建基地,而田磊、李开斌、杨政良、吴秀武四人则向亲朋好友借了8万元钱,从去年8月在兴义七舍镇白龙山建立基地。
荣松告诉记者,建基地得到了开阳县政府、楠木渡镇政府的许多帮助,先是将黄木村一块5000平方米的土地以低价租给他们使用,因黄木村这个地方缺水,政府又帮助协调解决自来水的问题,由政府投入修建了水池。
修建厂房初尝创业之艰难
讲起从当初所设想的创业到今天现实操作的差距,荣松有些腼腆地说道,“苦,而且当初也把创业想得太简单了。”光是修建厂房就让他们尝到了创业的艰难。
据介绍,4月底正是农忙时节,不好找工人,荣松和父亲带着几个工人,每天顶着烈日,亲自拆房子、砌墙、搭圈舍,吃住都在工地。因为缺水,每天做完工还要骑摩托车到一公里以外的地方去拖两桶水,解决人的饮食和生活问题。到7月份将厂房建好时,每人瘦了一圈,也黑了很多。
而李开斌等四人在兴义建厂房时,也没少吃苦。由于要节约资金,四人只请了两个师傅,许多事情都是自己亲力亲为,吃住都在工地。李开斌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是2005年9月6日,阴,大雾。和前天的前天一样,我们四人要开始一天的工作了,打水泥板,还是大水泥板。
‘老杨’的手破了,吴秀武的手也破了,我看着这一双双被水泥浸得如老树皮样的手隐隐着痛。白龙山的雾是如棉花糖样的,白白的浓厚得很,半个上午就潮了我们的外衣。田磊累病了,身为家中‘独苗’的他已经累得流过四次鼻血了,白菜加萝卜的生活难为他了。”
推广养殖受阻创业再遇难题
厂房建好了,几人兴奋得几天睡不着觉,立马开始联系进兔种。从山东进到兔种后,李开斌和田磊不得不在狭小的行李车厢里伺候着用大小不一形状纸箱装着的120只种兔,每次喂食兔子都要花去两人三个小时的时间,而兔子每天都要喝矿泉水,为了保证兔子喝水,两人只好每天都不吃早餐。4天后到达贵阳时,两人已精疲力竭,一脸憔悴。
2005年12月3日,是他们第一窝小兔子出生的日子。几人一直守候在兔圈旁,连吃饭也不愿离开骚味十足的兔圈。经过一天一夜的守候,下午三点过十分,第一胎小兔终于顺利产下,田磊忙着理窝、垫草,李开斌和杨政良忙着给母兔打针、喂红糖水。折腾了一下午,几人互相看着熬红的双眼中掩不住的欣喜,第一次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然而问题接踵而来。荣松告诉记者:“由于当地农户从没养过兔子,且獭兔是新品种,去年10月份刚开始发展农户时,许多农户都不肯养,我一下就僵住了。因为存栏的獭兔太多,去年12月份不得不杀了900多只。”
最后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一些农户才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开始养殖獭兔。荣松说,就这样,开始养殖獭兔的农户也仅有12家,目前只有30多户。而且,基地养兔子并没有当初想象的在实验室养兔子那么简单。几千只兔子要看好时间喂食、消毒,兔子产子的时候,三四点钟都要守着,遇到打雷下雨都要到圈舍看看,生怕有什么意外发生。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基地运作过程中,李开斌等人发现,兴义白龙山养殖基地气候条件不利于养殖獭兔,资金上也开始出现问题。而开阳黄木村基地由于只有荣松一个人懂技术,出现人手不足,技术条件达不到等问题。双方都意识到獭兔对贵州来说是一个新兴的产业,要使这样一个新兴的产业在贵州做大、做强,必须具备雄厚的资本和精湛的养殖技术。在荣松父亲的建议下,荣松五人多次进行商量。“两个基地分开运作,力量太单薄,两个基地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在一起,更有利于发展,于是我们决定将白龙山基地搬到开阳,联合发展。”李开斌说,同时经过五人同意,投入60万元注册成立了开阳县荣松兔业养殖有限责任公司,采取公司加农户的发展模式,既负责发放种兔又负责回收商品兔。公司前期开办费用由荣松垫支。据记者了解,实际上这笔钱是由荣松的父亲借给几人的。根据联营协议,荣松占公司股份的28%,田磊、李开斌、杨政良、吴秀武四人各占18%。
据李开斌介绍,在他们创业的过程中,父母中只有荣松的父亲一人支持他们。其他四人的父母三天两头就打电话来,责骂儿子不该放下正经的工作不要,去养兔子,都劝儿子回家乡找份稳定的工作。
历经一年挫折创业初现曙光
尽管不断有难题出现,几人还是不改初衷。在采访中,五人坚定地告诉记者,他们十分看好獭兔养殖,可以培育成农村养殖业的新兴产业,为农户拓宽致富之路。
今年5月,这几个很有冲劲的年轻大学毕业生终于有了回报。他们收回了农户手中的500多只商品兔,把皮毛卖给河北皮革商,赚回了1万多元钱。目前,通过扩大圈舍,黄村基地共有獭兔大大小小4000多只。从收购中看到了效益,许多农户积极要求养殖獭兔,并纷纷在自家家中兴建圈舍。据了解,提出养兔要求的农户已达到了200多户。
黄木村村民黄世海说,他今年1月份从公司买回了10只种兔,现在已繁殖了110多只,他还准备扩大自家的圈舍,繁殖到一两千只。他欣喜地说道,养一只兔子能找到14元钱以上。
“今年我们要发展农户超过300户,年产超过12万张皮。”荣松等人满怀激情地告诉记者,根据公司目前的发展情况,近两三个月会保持每个月一万元钱以上的收入,两三个月后,产值将成倍增长。同时我们目前正在考虑发展兔皮、兔肉的深加工。
楠木渡镇副镇长曾勇也告诉记者,楠木渡原来主要是以烤烟、生猪养殖为主,县乡企局、招商局了解到獭兔养殖项目后,该镇意识到这是个很好的项目,通过培育新兴产业,按照“公司+农户+市场”的模式,保护价收购,打破该镇农业产业单一的瓶颈,定能带动农户致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