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研究两岸“五缘”关系、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讯 (记者 杨继祥通讯员叶文彬)日前,同安区有七处文物被列为第八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有三处为涉台涉金文物,对研究海峡两岸“五缘”关系、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被列入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三处涉台文物分别是同安凤南农场南山社的明代自金门徙居同安的吕氏古墓群、大同街道铺前村的明代光禄寺少卿蔡献臣墓和大同街道溪边社区的清朝厦门水师提督军门兼管澎台水陆官兵的吴必达故居。
吕氏古墓群位于凤南农场南山社,墓共有五座,吕氏一世祖名长顺(1371年-1449年),字宗裕,谥号瞢德,自金门迁徙同安,其墓冢系夫妻合葬墓。二世、三世的墓冢各一座,四世墓冢两座,均为夫妻合葬墓,是研究明代婚姻形态的重要实物。
吴必达,字通卿,号碧涯,同安在坊里溪边人,雍正八年(1730年)武进士。乾隆二十五年入京陛见,赏戴孔雀翎,调补广东左翼总兵,升授广东全省水陆提督军门,调补厦门水师提督军门,兼管澎台水陆官兵。吴必达为官三十余载,革除陋习,整饬营伍,以廉洁著称,军民悦服。其故居是同安城区仅存的历史名人故居。
蔡献臣,字体国,号虚台,别号直心居士,明后期同安翔风里平林(今金门琼林)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官至光禄寺少卿。其墓占地面积287平方米,以花岗岩块石封顶,呈寿龟石形。该墓为厦门为数不多的金门籍墓葬之一。
同时被列入区级保护单位的另外四处文物分别为大同东溪街的宋代铜鱼池,古同安因其别称“铜鱼城”;汀溪路岭的宋代窑址,因其盛产当时远销日本的“珠光瓷”而出名,该遗址为目前福建地区十分难得的保存完好的宋代窑址,对研究古代窑业生产及古陶瓷外销历史有重大的考古和学术价值;五显镇垵炉村南宋郡马叶益之五世孙明代的叶鹤之墓,它是研究明代墓制、社会习俗和石雕工艺重要的实物资料;五显镇黄坂自然村黄文照墓,黄文照是明末理学界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其学术思想在福建及南洋有广泛影响。
据悉,同安区公布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到目前为止已有八批,除本批有7处外,前七批共有57处。区划调整后,目前在同安区境内的有43处,位于翔安区的有14处。
(来源:厦门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