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上午10点30分,随着三声汽笛长鸣,“泉州轮”在绵绵细雨中拍着浪花向金门驶去。1小时50分钟后,搭载着180名金门乡亲的“新金龙”号缓缓驶入人们的视野。日前,“泉州港石井港对台客运码头(直航金门)首航仪式”在福建省南安市泉州港石井港区举行,“泉州轮”与“新金龙”号在当天对开。
此前,“第三届海峡两岸(泉州)农业合作交流洽谈会暨首届两岸(泉州)农产品展洽会”在新建成的闽台农产品交易市场开幕。
经贸频繁,呼唤“客货直航”
在首届海峡两岸(泉州)农产品展洽会上,来自金门海峡实业有限公司的展台上摆着各色各样的台湾贡糖,吸引不少围观者品尝。总经理吴文非告诉笔者,早在几年前,他就把台湾的特产通过泉州港石井港区与金门货运直航运往南安、销往大陆,同时,将金门紧缺的石板材、毛角石、石制品及海沙等建材运回,每年多达5000多吨。
2002年11月18日,泉州港石井港区与金门实现货运直航以来,共运营近500航次,货运量近70万吨。经贸往来带来的人员交往更是如火如荼。目前,泉州市累计批准台资投资企业1337家,每年往来于泉台之间达上万人次。然而,来往并不“轻松”。吴文非介绍:他每年往返大陆和台湾50多趟,由于两岸不能直航,每次到大陆,早上9点出发,需转乘两趟飞机,绕道香港或澳门,到达泉州已是晚上8点多,既耗时又伤财。
两岸同胞的翘首企盼,经贸往来的市场需求,客运直航呼之欲出。
“真快,一路平稳舒适,感觉好极了。”乘坐“新金龙”号前来南安参加首届“农洽会”的金门农会理事长蔡水游高兴地说。
据介绍,石井港与金门之间的航线仅14海里,普通客轮的航程时间仅需50分钟,费用也从过去的上万元降低到几百元。
开辟通途,还原“市场本色”
来自台湾的燕本家特产公司的张女士笑逐颜开,刚上展台的“网式哈密瓜”散发着浓郁的香气,引来不少人驻足品尝。“过去这些产品都是通过中转贸易,绕道进入大陆。现在我希望通过‘海洽会’、‘农洽会’寻找当地代理商。”开馆仅30分钟,就有数十位商人前来咨询洽谈代理事宜。
以往,台湾农产品销往大陆主要通过推介会、展洽会等形式,展会一闭幕,人山人海的场面也随之降温。此次“海洽会”、“农洽会”闭幕后,福建闽台农产品交易市场将作为集两岸农产品现场交易、远程交易、农产品物流配送、拍卖、储藏与加工、信用结算功能为一体的专业市场,常年开放。
“人往商交助推金泉‘客运直航’,闽台农产品交易市场则为两岸常态化贸易搭起平台,是市场本色的还原。”福建省海峡商务交流协会会长张秋说。
取长补短,带来“互利双赢”
鼠尾草、万里香……台商廖芳正精心布置着自己的“香草世界”。几年前,廖芳从法国引进优质香草品种并在台湾培育成功。去年,廖芳投资数千万元创办广东揭西喜洋洋农业生化高科技园区,大规模种植香草幼苗,并做成香包、精油销往各地。“台湾有优良的品种、领先的农业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总体高于大陆2—3倍;泉州在土地、气候等方面优势明显,取长补短必将互利双赢。”台湾区农业合作社联合社总经理阮亚纯如是说。
同时,冬季是台湾花果、蔬菜的丰产期,常常丰产滞销;夏季则台风频发,自然灾害严重,市场短缺。福建省台湾农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曾玉荣表示,这正好形成极佳的互补性,两岸经贸形成后,“谷贱伤农”迎刃而解,大陆的消费需求也得到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