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二”假药案余音未了,安徽阜阳特大制造贩卖假药案又浮出水面。从有关方面获悉,安徽阜阳警方目前已查缴涉嫌假冒药品400余件,价值400多万元,刑事拘留涉案人员20多名,阜阳警方透露,尚有数名涉案人员在逃。
连急救药也敢仿
据知情者透露,这次查获的假药案件可以说“史无前例”,造假品种达30多个,上海、浙江、天津、山东等国内近20家知名企业及国外数家企业深受其害,尤其是全国畅销品牌如21金维他、前列康等,成了造假者的主要仿冒对象。就假冒产品剂型而言,有片剂,有胶囊,也有粉针;从药品分类来讲,有OTC品种,也有处方药。更有甚者,急救药品也在造假之列。从造假的“形态”来分析,主要体现在原料造假、伪造包装,有的是利用国产原料伪造国外产品,有的是以次充好仿造国内知名品牌,更为恶劣的是,有的一假到底,药效为零。“如此造假贩假不仅侵害了正规药品生产企业的权益,也扰乱了药品市场。”一位受害企业的负责人气愤地告诉记者,连“救命”药都敢造假,简直是图财害命!
造假者相当专业
“这是医药市场的一股暗流”,据受害药品生产企业分析,造假人员并非外行,而是“非常专业、非常内行的”,他们既懂包装,又懂剂型,还懂生产;造假企业也不是一般的小作坊,从产品特征看,是大规模的专业化造假。这次假药案物品发货地为广东某地,利用两层包装作掩护,即外包装或衣服及玩具,内部装有成件的假药,通过物流渠道发往安徽阜阳等地。在销售时,伪造假发票、假公章等所有手续,通过地下交易的方式,把假冒药品批发到安徽、河南、山西等10多个省份。
利益链里假成真
追求暴利是造假者的直接动因。据医药界人士分析,一件假药的成本不过几百元,伪造成知名品牌,其价格可能升至几万元。从造假开始,经几次批发,再通过医院、诊所、药房等到病人手上,每个环节都有200%的利润,病人花了真药的钱,用的可能是无任何疗效的假药。与此同时,几经倒手后,假药的价格与真药无异,各种假手续也演变成了合法手续,其隐蔽性越来越强。“假药不易被发现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即便医院给病人用了假药,他会承认吗?他愿意为此付出巨额赔偿吗?”该人士忧心忡忡地说。
贩假者傍大市场
知情人透露,这是一起游离正规医药市场之外,从事地下交易的犯罪团伙。
阜阳太和医药批发市场是国内最大的医药集散地,近年销售收入节节攀升,去年交易额已超过80亿元。记者在该市场调查时发现,他们从购进到仓储、再到销售,都有极严格的制度和规程,正如该公司副董事长高彩章所言:想在这个正规市场销售假冒药品,比登天还难。据了解,阜阳造假团伙主要依附在太和医药市场周边,从事地下非法交易。他们之所以选在这里,就是想借助太和医药市场在全国的影响,企图以假乱真,欺骗消费者。
到底有多少假药已经流到了市场?现在还无法评估,目前案件还在查处之中,警方不便透露更多信息。安徽省公安厅治安总队负责人表示,不管案件难度有多大,都将一查到底,继续收集证据,依法严惩犯罪分子。同时他强调,在继续追查造假源头的同时,将对流入市场的假药加大追缴力度,力争把假药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危害减轻到最小程度。
大市场周边监管切莫边缘化
赵秀芹
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类似的情形,一家远近闻名的正规大型专业市场,周边总栖息着许多造假者、贩假者的摊点,他们借大品牌市场的光,兜售假冒伪劣商品,获取非法暴利,大市场周边地带成了贩假者的沃土。
造假者、贩假者之所以看好大市场周边,是因为这里往往是市场监管的非重点地带,甚至是空白点。近年来,正规的大型商品市场管理渐渐步入正轨,假货没有了生存空间。但一墙之隔,却是两重天地。场里看得严,场外少人管。管理上的疏漏,使造假者、贩假者失手的风险比场内少得多。他们既分享了大市场的人气,又少了大市场严格管束,造假者、贩假者借机获取非法暴利。大市场周边价格低廉的假货搅乱了市场秩序,更伤害了规矩的生意人。本报道中揭露的安徽阜阳特大贩卖假药案再次提醒监管部门,大市场周边问题多,监管的难度也比场内更大,万不可掉以轻心。
《市场报》 ( 2006-06-12 第01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