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长三角地区招商引资形势一片大好。就拿江苏省南通市来说,2005年江苏省统计数据显示,在全省13个市中,南通实际利用外资列全省第3位。今年一季度南通招商引资形势更好,新批超千万美元的项目28个,注册外资3.56亿美元;原有外资企业新增注册外资12308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150万美元,同比增长72%。
不仅是南通,长三角地区的二三线城市招商引资堪称全线飘红。究其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从全球经济看,国际资本继续看好中国市场,尤其青睐区域经济整体实力强劲的长三角地区,而上海商务成本相对较高,二三线城市承接国际资本转移的机会上升。从国内经济看,长三角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地区,各路资本竞相介入,而落脚二线城市,无论从成本还是效果考虑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此外,二三线城市招商引资形势看好,还有长三角发展自身的原因,如上海产业转移,江苏沿江开发,还有就是各个城市采取的一系列的招商引资新举措。
各路资本蜂拥而来,按理说应该是好事,但是个中隐患却让人心惊胆战。无论是江苏沿江开发还是浙江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在集聚大量资本的同时也集聚了大量重化工企业,成为高悬于长三角头上的“达摩之剑”。
也许有人会质疑:“重化工业就一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吗?”的确,现代意义上的重化工业,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的冶金、化工等产业,因此不会必然地带来污染。我们甚至可以列举出德国莱茵河边和日本东京湾的例子,但是我们不要忽视另外一个事实:这些地区走的是先污染再治理的路子,而这条路在长三角是行不通的。
还有专家认为,在江苏沿江开发战略实施前,长江两岸本身就聚集了大量的重化工业企业。由于单个企业的治污成本较高,往往使某些企业或“低成本投入”,或“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恰恰是通过沿江开发,在产业更加集约的同时,使污染治理更加集中,在提高治污水平的同时,反而降低了治污成本。
也许这些观点都有其道理,的确,搞重化工业,不一定等于污染;反过来,如果企业效益好,就有能力投入先进设备治污。再说,现在很多城市依然将招商引资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使出浑身解数。能够弄到个“大块头”项目,全市上下欢呼雀跃,哪还在乎污染不污染?
难道长三角在招商引资和环境保护之间就真的无法找到平衡点吗?我认为,不尽然。在招商过程中,我们可以也应该用环境保护的门槛来“招商选资”。
坚持环保标准招商“选资”不是“因噎废食”,而是从源头上防止污染,保护环境。设立环保门槛选资,就是要严格审查企业的环保状况,重污染且又不具备条件防治的,坚决拒之门外。
尽管长三角很多地区还很需要外来资本的鼎力支持,但是无论从资源集约,还是从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角度,我们都应该坚持“选资”标准,而不能捡到篮里都是菜。当然,“选资”的标准还不仅局限于环保指标,选来的“资”必须有利于本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本地区产业的升级换代。
如果是因为坚持“选资”标准,长三角地区失去一些项目甚至于一些大项目,那么,我们大可以认为,这些项目不适合在长三角地区发展,我们也不必因此扼腕叹息。长三角坚持“选资”标准,不仅有利于长三角地区的发展,也有利于周边地区的发展。而周边地区的发展,则将为长三角地区向更高层次发展提供有力后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