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氏家庙正面。均为吴文峰摄
文物普查中发现,在浏东李氏宗族聚居之地的濠溪、黄花洞、黄泥坳一线,随处可见与李氏家族相关的历史遗迹,代表性的历史遗存为“一庙一桥五祠堂”以及湘赣交界的横山关门、上庄古城墙和大量古墓葬埋藏。其中李氏家族宗祠建筑群最具特色。这批宗祠建筑以李氏家庙为核心,呈东西向放射状分布。中部为李氏家庙,西部为华公祠,东面依次为猷公祠、仁公祠、凤公祠和能公祠。李氏家庙、华公祠相对保存较好,古朴肃穆的青瓦砖墙,高耸的飞檐翘角,尽显百年古风。
李氏家庙建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坐落在著名的“濠溪八景”所在地———狮口村新征组,距白沙集镇4公里。这是一处坐东朝西的砖木结构宗祠式建筑,分上下两栋,中有天井,四周为封火墙,建筑面积达884平方米。为李氏迁浏始祖第十二世孙廷道公设计筹建,历三年建成,此处主要用于供奉浏东李氏三门先祖之神龛灵位。
家庙之西的华公祠始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为砖木结构建筑,中为堂室,两侧为厢房,原为尚炳公飨堂。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改造为五常公祠。文革期间部分建筑遭到破坏,后修复为华四公祠,供奉华公门历代宗祖,现存建筑面积约200余平方米。位于黄花洞的猷公祠是当时建筑规模最为宏阔的砖木祠堂,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介眉公在其父猷公老屋基础上历经三载建成。当年曾拥有广厦百间、号称“华厦”的猷公祠,而今早已湮没于萋萋芳草之中。透过横亘在残垣断壁间的巨大条石,似乎还能令人想像出猷公祠当年的壮观景象。
黄泥坳的能公祠、上石垅的仁公祠以及石田里的凤公祠皆因损毁严重,已难现昔日景象。但在黄泥坳附近的大桥组,尚保存一座完好的清代单拱古桥。古树掩映下,古桥凌空飞架于流溪深涧之上。据《白沙乡志》及《光裕桥碑记》记载:此桥取“光前裕后”之意,故名为光裕桥。清道光十年(1832年),明兴公斥资建此桥。该桥长20米,宽7米,高约15米,旧时为大溪河上游湘赣交通要道。桥东100米崖壁上至今嵌有清代石碑一块,刻有《光裕桥记》。
此外,位于罗霄山脉北段的大围山北麓,发现了自古以来过境白沙的湘赣古兵马大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