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海铁路宝鸡至兰州增建二线宝天段工程东起宝鸡车站西端,穿越宝鸡市境内三区及甘肃省天水市北道区,是我国目前复线建设中桥梁、隧道比例最高的二线铁路,工程十分艰巨。线路沿渭河峡谷溯源而上,沿线山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山高谷深,层峦叠嶂。 线路途经地区占滑坡、泥石流、河岸冲刷造成的水土流失相当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宝兰二线宝天段136公里,为宝兰二线的四分之一,工程总投资49.5亿元,占宝兰二线总投资的近二分之一。线路55次跨越渭河,45次上跨、下穿310国道和既有铁路,特、大、中桥88座,隧道53座,桥隧总长82601延长米,占全段线路长度的三分之二。
铁路施工必然带来地形、地貌的改变和植被的破坏,对沿线生态环境造成新的影响。在深山峡谷中施工,产生大量的弃碴弃土怎样处置?怎样才能把水土流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如何正确处理铁路建设与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的关系?这是摆在建设管理单位和全体建设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宝兰二线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先行项目,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在规划和勘察宝兰二线之初,就对水土保持、生态保护工作高度重视。提出了高标准、新理念、创第一的设计思路:即从单一的工程防护目的,上升到生态恢复,小流域治理及有利于当地农业发展和经济建设综合效应的高度。
为了保证《水土保持法》“三同时”制度的落实,陕西省水土保持局和西安工程指挥部要求各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必须要有防止水土流失的技术保证措施,按设计文件做好水保工程。对主体工程以外的周围环境受到施工破坏的,要恢复原貌,把工程建设造成的生态破坏降到最低限度,决不允许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进行工程建设。
宝天段工程建设中引发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来自修路基、隧道、桥梁及站场中产生的弃碴。若对弃碴处理不当,极易造成人为的水土流失。在弃碴的堆放与利用上,路地双方密切配合,创造了“五结合”的经验:一是把弃碴场与造地相结合。仅中铁12局施工的目标段,就为宝鸡县风阁岭镇建河村新造耕地238亩,宝天段共计复垦、造田1500余亩,栽植经济果林256亩。二是把隧道弃碴与利用相结合,在路基施工中最大程度的利用弃碴。三是永临结合,扶贫帮困,造福地方。即:1、把修建施工便道与解决地方村村通公路相结合,解决乡、村不通公路的问题;2、把施工单位生活区用房与今后留作乡、村公益事业用房相结合,施工结束后,地方可利用作公益事业用房,把扶贫助困落到实处;3、把施工建设的临时水池与解决山区人畜饮水相结合;4、租房与建房相结合。施工单位凡有条件租房的就不临时租地建工棚,既节约了用地,又增加了当地群众收入。四是把原来在深山居住的,影响、破坏生态环境保护的农民,整体移民安置到铁路再造地,帮助地方政府解决移民安置问题。五是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综合治理,尽可能减少水土流失,恢复生态循环。
今天,已完工的陇海铁路宝兰二线宝天段工程,就像一条蜿蜒的绿色河流静静地流淌在陕西和甘肃苍凉的山岭之间……
(本报记者 武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