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当记者随同总政直属单位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培训班60名学员踏上延安的土地时,贺敬之这首脍炙人口的《回延安》,穿越50年的岁月时空,与我们迸发的心声产生着强烈的共鸣。
今年春节期间,胡锦涛同志在延安考察时动情地说,在延安这块土地上孕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精神,生命的心灵取向。精神总是向上升腾的,带着一种对永恒和神圣的崇敬,走进延安,实地感受延安精神,让这次特别的学习参观之旅,变为一次灵魂的洗礼和精神的升腾!
信念——
不落的一杆旗
走进延安,就走进了一座“革命博物馆城”。分布在这个历史文化名城城周的沟沟岔岔,山山岭岭,留有351处宝贵而丰厚的革命旧址。
延安革命纪念馆是本次活动的第一站。5月27日上午,兴奋和崇敬写在每个学员的脸上。进入展厅,10大单元的陈列裹风挟火,把我们带入历史纵深的氛围之中:红军长征到陕北、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延安整风、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和平民主而斗争、转战陕北夺取胜利……这些中国革命史的重要展示,保留着一个民族的深厚记忆,正如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所说:“这些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
600余张历史照片、1000余件革命文物、63份图表,以及模型、油画、雕塑及场景复原展品,见证了波澜壮阔的历史,传递出中国共产党人战胜艰难困苦的坚定信念。循着讲解员的讲解,当年党中央在延安艰苦卓绝的13年峥嵘岁月,像一幕历史活剧激荡着我们的心。
看着学员们专注的神情,与其说在观展,不如说他们在看风中搏动的旗帜是怎样升起的。这面“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的鲜艳旗帜,使当时的延安成为全国抗日运动的中心,召唤着成千上万的人们铁流般奔向陕北。
解放军艺术学院政治教研室讲师林莉发自内心地说:“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伟大胜利,首先得益于延安时期确立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保持军队建设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是我军听党话、跟党走的集中体现。”
27日上午9时,学员们走过延安城北,跨过延河右岸1公里,到了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旧址——王家坪。
走进背山面水,绿树成荫的南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七间砖土木石结构的高大宽敞、四角翘起的大瓦房,穹顶简朴坚实,门楣上写着“中央军委礼堂”六个大字。
这是一个见证历史的课堂,也是一座神圣的课堂。《继承革命传统,弘扬延安精神》的专题讲座,感奋着每个学员。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本质。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写下的《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等文章,更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提高到世界观、人生观的高度,成为共产党人的人生坐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是对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最简洁、最准确、最本质的表述。
西安政治学院党建系主任、教授张远葆从党中央在陕北13年的光辉历程,讲到博大精深的延安精神,从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讲到如何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
今年春节期间,胡锦涛同志在延安考察时讲得最多的是,我们今天怎样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他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我们要把延安精神作为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强大动力,作为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历史和现实的伟大声音,在这里交汇成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进军号角!
斗志——
不息的一面鼓
出了“中央军委礼堂”,远远地,朱德窑洞的院子里传来了激越的锣鼓声。原来,老乡们在场院里跳起了安塞腰鼓。百闻不如一见,这种独具陕北风情的“踢场子”,蹦跳、踢蹬、踏跃、翻跷,好不豪迈强劲。总政歌舞团歌唱演员王宏伟舞动红绸,和几个学员一起加入其中,欢快地扭了起来。
鼓声也从历史深处传来。那是闻一多先生从诗人田间的诗集《给战斗者》中听到的鼓声。正是抗日战争爆发,国家和民族命运处在风雨飘摇之际,他称赞诗中“不只有鼓的声律,还有鼓的情绪……爆炸着生命的热与力。鼓舞你爱,鼓动你恨,鼓励你活着,用最高限度的热与力活着,在这大地上!”
曾几何时,我们社会生活的急管繁弦中,多了些催眠的、萎顿的、刺激的半音。“这是一个需要鼓手的时代!”当年的呐喊,如今听来多么振聋发聩。
“让我们的歌颂符合战斗者的步伐吧,让我们的歌颂迎接着英雄的呼声吧,让我们诗人踏着为自由,为祖国而牺牲了的英雄血迹去吧!在新的斗争道路上,让我们叙述那永远不能泯灭的信念!”
总政歌舞团演员王宏伟感叹道:“自古‘旌旗为目,金鼓为耳’,击鼓壮威,焉能少得!到延安来,我似乎找到了‘战斗的抒情’的源头活水。”
“杨家岭的红旗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杨家岭,64年前的5月2日至23日,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在这里召开。今天,文艺队伍的后来者,追寻着《讲话》的光辉思想走到近旁。
掩映在垂柳丛中的中央办公厅大楼,仿佛传出毛泽东的被斯诺称为“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向我们解析着一个“为什么人的问题”。毛泽东的重要讲话,指明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根本方向,也指明了文艺工作者必须深入实际与工农兵相结合的根本道路。从此,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便成为中国文艺发展的根本方向。作家艺术家和人民大众的心,从来没有连得这样紧,作家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从来没有这样“美丽、神奇、丰富”,以至诗人描绘道:“我从东到西,从北到南,处处看到喷吐珍珠的源泉”。
置身当年的会场,解放军军乐团创作室副主任陈丹有感而发:“先进文化是我们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它给人以信念和斗志的支撑,是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力量源泉。”
“火热的军营,永远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到延安来,我更加坚信了这个真理!”八一电影制片厂文学策划部副主任王强如是说。
以万佛洞等历史文物古迹而闻名的清凉山,曾因是中共新华通讯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解放日报》社、《边区群众报》社的所在地,而被称为“新闻山”。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标志。当年,广播设备、印刷设施、出版条件那么简陋,还要躲避敌机的轰炸,前辈们却写下了气壮山河的篇章,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复兴和人民大众解放而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宣传中心记者刘延军说完,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播音员卫晨霞等一批从事新闻、出版工作的学员驻足凝视,向这座我国唯一的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致敬。
理想——
不老的一支歌
5月27日下午,我们和全体学员一起来到“四·八烈士陵园”过专题党日。
陵园背枕青山,四周松柏环绕。我们拾阶而上,缓步来到墓园,只见山坡上高耸着一座汉白玉纪念塔,塔身正面嵌着毛泽东手书的“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9个烫金大字。陵园最高处是烈士墓台,安葬着1946年4月8日遇难的王若飞等13名烈士,以及当年在延安牺牲、病故的关向应、张思德等14名烈士遗体。
风轻轻吹过,空气中心香弥散。总政歌舞团青年演员吴娜、王庆爽代表全体学员,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接着,西安政治学院党建教研室副主任杨玉玲讲述起主要烈士的生平事迹……
“下面重读入党誓词!”话音落下,演员王宏伟走到队伍前,以洪亮的声音领读,全体学员庄严地举起右手宣誓,铮铮誓词响彻陵园。
随后,“学习革命先烈,坚定理想信念,当好建设先进文化的排头兵”主题党日活动以分组形式展开。青青松柏中,一朵朵素洁的小花静静开放,那可是烈士的英灵化成?学员们围坐在烈士陵墓旁,像与长眠地下的他们做一次心灵的交谈。总政歌舞团演员白雪情不自禁地说:“我从没有与烈士离得这么近,感觉有个声音总在叩问‘你是共产党员吗?’这是一个严峻的命题,需要我用一生去回答。”
新华社军分社记者徐壮志的感想带着几分沉思:“我也一直扪心自问,我们为什么而来?前年,北京举办过一个‘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大型展览,没想到青少年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占了参观人数的43%。他们为什么偏偏钟情‘红色食粮’?一个小朋友的话让人深思,他说,我想看看延安的红军爷爷是怎么工作生活的!是生动的‘红色食粮’填补了青少年的精神缺口。你敢说在寻找生活参照的过程中,他们的心灵没受到震撼?!我们是寻找共同的精神家园呵!”
素洁的小花在松柏中闪,晶莹的泪花在眼睛里闪。总政歌剧团演员于爽难掩心中的感动:“我还是第一次参加宣誓,第一次就赶上在圣地延安,这是多么光荣而神圣。”
八一队男子篮球队运动员兼教练刘玉栋说:“理想是一个人的魂,没理想就等同于行尸走肉。现在社会上崇尚享乐主义,躲避崇高理想的大有人在。面对烈士,此等人是多么渺小可笑。延安之行,让我掂量出肩上的使命和责任。”
走下高高陵园,天空万里无云。这一天,成为我们和60名学员终生难忘的日子。
精神——
不尽的一部书
“一部党史陈列,就是一部党史教科书。”
宝塔山,培训班学员在延安的最后一站。当年,斯诺曾称延安是“穴居的首都”,意谓延安是一座窑洞城市。而今,巍巍宝塔高,涛涛延水长。当学员们伫立在宝塔山上,眼前已完全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河则意溢于河。抚今追昔,让人更加感受延安精神的无比伟力。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而延安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谛听历史的回声,许多学员把思考引向深入,为参观学习提供着不断的话题。
“用几个‘最’字来形容延安精神,精辟透彻!”解放军出版社政治理论编辑部主任李杰言犹未尽,又亮开手中笔记:延安精神同以前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以及以后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是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方形成的。延安精神同它们一脉相承,既继承了前面的精神,又引发了后面的精神,而延安精神经历的时间最长、实践的地域最广、涉及的领域最多、包括的内涵最丰富、理论层次最高、取得的实效最明显,可以说是党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几天来,学员们的笔记本上写满了此类心得。由于一气呵成的匆忙,学习与思考未能完全溶解,但却于真情实感中透出些许理性:
——延安精神,是党中央在延安这个特殊历史阶段,以中国共产党人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优秀分子,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实践中的理想追求、精神风貌、思想品德、工作作风的精华与结晶。
——毛泽东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很大程度反映着这个人的政治本质;一个党有着什么样的传统和作风,党的成员具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也很大程度反映着这个党的性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精髓,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没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既不会产生延安精神,也不会产生毛泽东思想。
光辉的历史,连同一孔孔简陋的窑洞,一件件朴素的陈设,一幅幅珍贵的图片,构成一部博大精深的红色书籍,让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军事博物馆革命战争馆馆员林燕燕慷慨而言:“延安之行不是看看听听,最主要还在于实践,把弘扬延安精神落实到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行动中,使其成为凝聚军心、激励士气的精神力量,成为谋划建设、促进发展的思想武器,成为修身立德、建功立业的行为准则。”
总政话剧团演员孙涛响亮地说:“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延安精神都是一部常读常新、历久弥新的书!参观学习虽然结束,但履行军队宣传文化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做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排头兵’任重而道远!”
(本文图片由新华社记者李刚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