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450多年历史的樟木头麒麟舞,其纸扎艺术面临失传
近日,东莞麒麟舞正式入选广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东莞麒麟舞再次吸引了人们的关注。但是,作为麒麟舞艺术发展重镇的樟木头,已经没有人懂得扎麒麟头了,镇上所用的麒麟头全部都是找外地师傅做的,樟木头麒麟舞纸扎艺术将面临失传的危险。
麒麟舞是客家人从北方带到南方来的一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以锣鼓加唢呐为伴奏,具有长江北部地区花会的风格,与广东岭南音乐不同,是客家人世代相传的艺术文化。麒麟为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吉祥仁兽,客家人视之为吉祥物,舞麒麟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舞麒麟集歌、舞、乐于一体,所舞麒麟的骨架用竹篾扎成,皮用各色彩布做成。分成头、尾两截,中间穿孔,舞者站在穿孔处将麒麟系在身上,在春节期间,入村上街挨家逐户恭贺新年。樟木头镇是东莞市的纯客家镇,麒麟舞已有450多年的历史。
近年来,樟木头镇对麒麟舞这门古老民间艺术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改革,出现了五个方面的转变:一是时间上的转变,从过去冗长的1小时缩短为现在的10分钟左右;二是形式上的转变,从过去单打、双打到现在加入群体打斗表演;三是内容上的转变,从过去仅以拜门表演到现在的文艺演出表演;四是服饰上的转变,从过去旧式的服饰到现在更具时代感的服饰;五是队伍上的转变,从过去以自然村组队到现在跨村表演节目组队。这些转变,极大丰富了客家麒麟艺术内涵,为该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介绍,此前的樟木头麒麟以耐用著称,整只麒麟是用黄竹扎框,优质沙纸糊面。其最大的特点是体形靓,体宽、个高、尾长;画在麒麟上的牡丹、桃花、菊花、蝴蝶等更是色彩鲜艳、细腻生动,使整只麒麟舞起来威武、轻盈,充满灵性。麒麟纸扎艺术的失传,使得樟木头镇许多人对此怀着几许惆怅,也意识到应当恢复这一祖艺。(/记者 曾星亮 通讯员 卢晓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