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广东文学要以新的面貌展现在全国文坛,这一任务历史性地落在了青年作家的身上。”为期三天的广东省青年作家创作座谈会暨广东省文学院年会11日在广州结束,与会青年作家们发出了这样振奋人心的呼声。
据此间文艺评论人士认为,在广东,特别是在珠三角一带,随着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工业化、农村社会发展城镇化的大力推行,农民生产、生存、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蕴涵着比传统农村更为丰富、复杂的信息和元素。 为此,广东农村题材的作品应运而生,好作品层出不穷。罗定市黎少镇农村妇女李勇坚,就是广东省第一位因为文学创作而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她白天干农活,晚上写小说,2004年12月出版了长篇小说《泷江情结》,在她的带动下,当地出了10多位“农民作家”。
据资料显示,广东拥有市、县、镇三级基层文学创作队伍的优势,相当一部分镇级文学创作团体有固定活动场所、活动经费、文学联谊和发表阵地,步入规范化管理。广东省作协副主席吕雷说:“广东省作协正在制定农村题材文学作品创作扶持措施,动员、组织一批专业作家、签约作家积极参与农村题材创作。”
广东文坛一批风格各异的“70代”、“80代”青年女性作家的崛起也备受全国关注,逐步形成广东特色。17岁的东莞市清溪镇清溪中学在校生王虹虹,已出版长篇奇幻小说《娲娘与虹》,中篇奇幻小说集《神狼林》等,获评“2005年度珠江三角洲十大新闻人物最具潜力人物”,魏微的短篇小说《大老郑的女人》荣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还有如以描写两性心理的微妙关系等世俗生活见长的盛可以、善于挖掘东方文化精神内核的盛琼等人,她们在艺术探索、创作风格、写作发展趋势都呈现出迥然相异的面貌,值得期待。
这批年轻作家不仅拥有现代西方文学的资源,同时对中国的历史、古典文学有着良好的感悟和修养。广东省作协专职副主席谢望新说,广东能写的青年作家虽然为数众多,但仍需提升和加强。广东需要造就一批有大气度、敢碰大题材的青年作家,在商品经济时代,心灵要经得起利益的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