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6月13日报道张传锋是淮南市潘集区高皇镇张岗村一位普通的农村党员。他1984年从事食用菌生产,现已成为食用菌生产的专门人才;他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使种菇业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
1984年,张传锋高中毕业。 面对家乡“十年九淹、致富无门”的困境,他常常彻夜难眠。一天,他偶然从广播里听到食用菌培训的信息,萌发了试种的念头,随即出去参加技术培训,当年试种就收入800余元。然而,由于缺乏经验和技术,他在第二年扩大种植时失败了。张传锋没有气馁,他坚持边学习、边摸索、边总结,几经成败,终于系统掌握了平菇和金针菇的制种、栽培、管理技术,产量和效益逐年提升。
张传锋深刻认识到科技在生产致富中的作用。他购买了20余种食用菌技术书刊,每天学习到深夜,还先后到10多个省学习考察。2002年初,张传锋建立了自己的菌种培养室,创办了食用菌研究所。他研究培植了近十个食用类新菌种,成功开发了食用菌反季节大棚栽培、液体育种新技术,促进了当地食用菌发展,自己年纯收入3万余元。
这些年,张传锋不忘帮助乡邻共同致富。他热心向上门求助者传授技术,无偿组织群众培训,主动上门指导。泥河镇大树李村青年李多彬,在张传锋家边学技术、边实践,掌握了种植金针菇和木耳的技术,年收入2万多元。几年来,像李多彬这样上门学习的已有200多人,这当中有农民,也有下岗职工,他们都在张传锋毫无保留的帮助下,走上了致富路。
张传锋家的电话号码,当地的种菇户都知道;需要时一个电话,他随叫随到,无偿指导。架河乡先锋村有4户农民学习种菇,张传锋上门十几次,指导选地搭棚、配料消毒、接种管理。平圩镇邵圩、桥东村是贫困村,今年秋季有十几户农户想种金针菇,张传锋上门传授技术,指导他们种菇20万袋……此外,区科委等部门经常请张传锋到各乡镇讲技术课,带动五六个乡镇的800多农户发展起了食用菌。
如今,在张传锋的带动下,张岗村是“家家种菇,户户洋楼”。2004年,该村被命名为“省十大蔬菜生产基地”之一。全区年食用菌产量达3000多万袋,交易额5000多万元。产品远销省内外十几个大中城市。(孙玉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