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内将有200家G股公司的122.38亿股限售股份陆续结束禁售期,进入二级市场流通。
由于近三分之二的股权属于非流通股,因此,非流通股限售解禁必将对二级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限售股份解禁并不意味着相关股东将会立刻抛出股份套现。
6月17日,首家实施股改公司——G三一的1093万股限售股份即将率先解除流通限制登陆二级市场,这标志着上市公司限售股份爬行上市的序幕正在逐渐拉开。由于我国证券市场中近三分之二的股权属于非流通股,因此,非流通股限售解禁必将对二级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
据统计,根据各G股公司的股改实施方案,今年年内将有200家G股公司的122.38亿股限售股份陆续结束禁售期,进入二级市场流通。其中,6月、7月和9月解禁的家数较少,分别为1家、1家和4家公司,解禁的股本数分别为0.11亿股、1.29亿股和0.74亿股。8月和10月则各有32家、25家公司结束禁售期,解禁股本则高达36.29亿股和33.68亿股。11月和12月份解除流通限制的G股分别达到72家和66家,解禁股本分别为23.27亿股和27.00亿股。
对市场影响不可一概而论
一般认为,非流通股的解禁必然会对二级市场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原因如下:一是非流通股的平均持股成本很低,部分优质的公司经过多年的分红后,其每股成本不足2毛钱。如,G三一在2005年6月17日股改实施当日,1093万限售股份市值合计为9083万元,时至周一收盘,这些股份的市值已上升至11859万元,增长了30%。非流通股的巨大获利空间与二级市场投资者亏损累累形成极大的反差。另一方面,随着解禁期的陆续结束,将会有大量非流通股上市,二级市场的容量将大幅增加,变向的扩容压力也对二级市场参与者产生较大的心理负面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限售股份解禁并不意味着相关股东将会立刻抛出股份套现,如G三一的法人股东相关负责人表示不会急于抛售股份,最大可能是象征性地抛售1手,以此来为解禁剪彩。
股改承诺构成约束
上市公司的经营现状及发展前景将是影响非流通股东是否继续持股的重要因素,那些经营现状优良、发展前景佳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不会轻易抛售手中的股票,因为在全流通渠道时代,通过二级市场进行收购兼并变得相对容易,谁会愿意将自己手中的优质控制权拱手让给别人呢?此外,非流通股在公司股改方案中作出的承诺也会对非流通股的减持构成一定的约束。(东吴证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