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六月十二日电 题:沪上“啃老族”愈演愈烈为哪般?
中新社记者 李佳佳
毕业却不就业,虽身无长物却又出手阔绰,沪上日渐壮大的“啃老族”令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经受严峻考验。
曾有一谜语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时下这帮“啃老族”的生活状态,说的是“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而谜底就是“啃老族”。此前,上海社会科学院也曾做过一项调查,调查显示沪上不在读的未婚子女中百分之八十五需要依靠父母为其支出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费。“啃老族”现象愈演愈烈,开始受到各方的普遍关注。
在众多“啃老族”中,“心高气傲”是他们的一个共同特征。“看着投身律师界的大学同学如今渐能独当一面,我越来越强烈感觉到,从事法律工作才是我应该追求的。”法律系毕业的小黄刚刚辞掉了原本不错的外贸工作,本想凭借自己科班出身的优势以及三年的工作经验“敲开”法律界大门,然而现实远比想象残酷,找工作的无功而返,让无奈的小黄成为“啃老”一员。
而硕士研究生杨丽也面临同样问题,家中独女的杨丽从小受尽宠爱,凡是女儿的要求父母无不想方设法满足。自视甚高的杨丽毕业后欲谋一份月薪上万的工作,然而眼高手低与缺乏工作经验,从未受挫的杨丽屡屡碰壁,渐渐地她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毕业至今一年仍旧待业在家。对此,杨丽父母却称,孩子还需要时间适应,反正家里也不缺她这点钱糊口。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啃老族”大都为“二○三○”一辈,这代中国第一批独生子女从小过惯了养尊处优的日子,缺乏竞争意识,以及对责任心、对勤俭意识的淡漠,使其面对挫折时习惯性地选择逃避。
另一方面,“啃老族”的出现与中国父母“周瑜打黄盖”的心态不无关系。一方是心安理得“啃”人,一方却也心甘情愿被“啃”。中国父母认为孩子始终是自己的好,当孩子有困难时,父母怎能坐视不理?于是,无法从精神上“断奶”的“襁褓青年”,高喊“不想长大”的宣言,不劳而获变成习惯,“啃老”也就成得理所当然。
社会学家认为,在当前就业压力日增,独生子女队伍壮大的前提下,“啃老族”有扩大的迹象。当中国进入老年社会后,“啃老族”必将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襁褓青年”的独立,除了依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也应为其创造适合的工作机会。与其让父母养活“啃老族”,不如给他们工作岗位,让他们成为有能力养活父母的“养老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