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商报报道曾几何时,一听说某某邮票、钱币、磁卡等收藏品错了,人们大都自觉不自觉地蜂拥而至,“错”爱没商量;部分偏激者,更是拿着万倍放大镜鸡蛋里挑骨头、绞尽脑汁挑“错”,以便浑水摸“钱”。但有关专家指出,“错”藏品未必都值钱!对待藏品的“错”一定要冷静分析,不要人云亦云;总把“错”当成法宝,否则你大概离“错”已经不远了。
要辨别真“错”假“错”
对待“错”正确的态度:首先辨别是不是真正错了。如1996年9月10日我国发行“1996-24叶挺同志诞生一百周年(J)”邮票当天,邮市就开始炒作该套邮票,说邮票人物年份标注为“一八九六——一九四六”是错误,应该标注成“一八九六——一九九六”。一时间,该套邮票受到人们极大关注。没几天,国家邮政局出面加以制止,解释人物邮票标注年份,以前大部分采用出生至发行邮票年份,现在则采用“生卒年份”办法,这样可给集邮爱好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当初把该套邮票当作错误邮票疯狂抢购者最后竹篮打水。目前,据笔者分析,藏品错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1.设计错误。如1988年为纪念第15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召开,我国发行了一枚纪念银币。该币把“第15届”错写为“第16届”,从而诞生了我国第一枚错币。2.制版错误。制版时由于不够细心造成划痕、断线等微小差错。3.印刷错误。如多次套印,把图案印颠倒;通常邮票是印在不带胶的一面,个别时候错把邮票图案印在带胶的一面,这样邮票在水中一洗就容易掉色;还有人民币硬币正面国徽与背面图案发生逆转等。4.后期制作错误。如裁切时发生偏移、邮票打齿孔时移位、人民币纸币多出一个角等。5.客观因素造成。如我国第16颗返回式卫星因坠落大西洋,从而为其发行返回纪念品成为错误。错误分为两类,一类是搭载品(如打捞上来),二类是准备发行的胜利返回纪念章、纪念封等。
哪类“错”藏品值钱
根据以上原因,主管部门在发行前后可能采取以下措施,我们由此可以判断这类藏品收藏价值的高低。在发行前,首先要重新设计再发行。1996年我国发行的“中国邮政100周年邮票”中的一枚就是在发行前不久重新设计的。如果此类错误藏品一旦流入社会,其身价也十分可观。其次是销毁藏品取消发行。我国于1990年5月17日发行了“JP22香港中银大厦落成纪念”纪念邮资明信片,由于片上英文字母有误,邮电部在发行前几天紧急收回没再补发。此类错误藏品收藏价值较高。第三是重新设计,正确、错误一并发行。1996年,中国邮票总公司发行的拜年卡有副对联:荧屏连四海河山共庆,彩韵传九州日月同春。其中“州”还有一种错误版别“洲”,总公司就是采用正确、错误一并发行的办法。此类错误藏品取决于其发行量。最后是将错就错。有时,错误的严重性不是太大,加上发行以后发现的,通常采用此办法。这类错误藏品收藏价值就一般了。在发行后,首先是收回不再发行。错误藏品珍稀度要看收回与流失比率而定。如1968年11月25日发行的《全国山河一片红》,由于收回措施比较得力,流失只有千枚左右,因此,现在单枚新票价格在15万元以上。其次是收回再补发一枚正确的。珍贵程度同“收回不再发行”。第三是不收回、不补发正确的。如我国1961年7月1日发行的“纪88中国共产党成立四十周年”中的第2枚把南昌八一大楼少画了一层,我国邮电部就采用此种办法,错误藏品也就错得没价值。最后是不收回但补发正确的。错误藏品只能作为正确的对照,意义不太大。 刘兴水(编辑 暴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