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次遭拒引来N个工作机会
本报讯 (记者
王向前)一个残疾女大学生屈辱的求职遭遇引起社会强烈反响。6月12日,本报以《求职45次,遭拒45次》为题,报道了河南科技大学外语系残疾女大学生张娜的经历后,有近50家报社转载,本报热线也持续升温,全国各地热心读者纷纷来电声援张娜,称愿意为其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
致电本报的河南公司和个人有30多个,省农科院下属一公司段先生说,张娜的经历很坎坷,也让人感动,他们公司需要一个文秘,适合张娜的条件,希望张娜去。
贵州省遵义市残联维拉斯贸易有限公司的郑女士说,如果张娜有到遵义工作的意愿,她们愿意为张娜提供一个合适的工作,让张娜施展抱负。
唐山市信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的朱经理,也打来电话说,张娜身上体现的精神正是他们公司许多员工所缺乏的。朱经理认为,用人单位应该唯才是举,只要有合适的岗位,应该给那些身残志坚者施展才华的机会,他希望张娜能过去工作。
昨日下午5时,江苏现代快报社办公室的江小姐打进本报热线,说她们昨天转载了这篇报道后,一天就接到了几十个电话,打听张娜的联系方式,然后把记录下来的电话号码转给了本报。
随后,本报记者和张娜取得了联系,当她得知有这么多人关注她时,不禁激动地说:“谢谢好心人,谢谢河南商报对我们这个群体的帮助!”张娜告诉记者,昨天上午已经有人直接通过学校和她联系上,表示要帮助她,其中还有一个远在广州办公司的美国人,用英语和她交谈,并想请她到广州公司做翻译。
但在洛阳上学时间长了,对洛阳有了深厚的感情,张娜表示她可能会从来电中挑选一个洛阳的公司,且心中已有意向。
河南商报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