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邓韵,广州“土产”的歌剧演员,她在1981年赴美国茱利亚音乐学院学习,1985年成为首位被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签约的中国歌唱家。活跃在世界多个大歌剧院,曾出演《蝴蝶夫人》等二十多部经典歌剧。
6月10日,广州市歌剧学会的普及版《剧院魅影》在广东省东莞市文化中心上映,1000个座位座无虚席。这是广州市歌剧学会第一次到外地推广歌剧,而在广州该会已经在近三年内举办了13次大型活动,从歌剧讲座到排演剧目,只为耕耘出一片适合歌剧发展的沃土。让邓韵以及同事欣慰的是,喜欢歌剧的群众日渐增多,特别是每次演出自费购票的人越来越多。
2007年,广州市歌剧院竣工,羊城的歌剧事业发展情况如何?记者访问了广州歌剧学会名誉会长、著名歌剧演员邓韵。
树苗成林要靠沃土培育
记者:当初您为什么成立歌剧学会?
邓韵:我上世纪八十年代去美国学习,回来发现广州歌剧事业发展非常缓慢,于是就想为自己的家乡出一份力,总不能眼看着京沪在这方面比我们领先那么多。若每年搞一两台歌剧演出,唱了就走,像一阵风吹过,一切都没有发生过,而且花钱又多,相当于在沙漠上倒一桶水。如果要改变这块土壤,必须植下一棵棵树,方可形成一片绿洲。所以,我在省市的支持下创办了广州歌剧学会。
记者:上海大剧院1998年就建成了,而我们2007年才有一个大剧院,我们能追得上吗?
邓韵:万事开头难,我对广州有信心。而且我们也不是没有基础,铁路工人文化宫长期举办歌剧沙龙,他们不少人也成为我们演出的群众演员。
我们这两年演过《费加罗的婚礼》、《剧院魅影》等歌剧,我发现观众席中越来越多散票观众,他们才是真正的观众。我还留意到观众中越来越多白领。他们可能以前喜欢流行乐,但到了一定阶段他们开始感受到歌剧的吸引力,所以就转过来了。
推广歌剧讲究“原汁原味”
记者:面对不熟悉歌剧为何物的观众,你们如何在广州推广歌剧?
邓韵:我们讲究要给观众“原汁原味”的歌剧享受,所以平时在图书馆做歌剧讲座时我也把演员带上,真人演唱,这比放碟效果好很多。另外,我坚持要求演员用原文唱歌剧,无论是意大利文、英文、德文、法文。你什么时候见过用广州话唱京剧?作曲家在歌剧谱曲时配的曲调就是那种语言,若翻译成别的语言来演唱就变味了。我们还成功地实现同步字幕,观众听不懂也可以看字幕。
记者:观众欢迎“原汁原味”的歌剧吗?
邓韵:观众很喜欢我们的表演。我们的影响力一步步地扩散出去。比如说,我们有一次在广州艺博院举办歌剧学会会员的歌剧沙龙,一些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会员听了很受触动,建议学校邀请我们开讲座,后来我们给华工学生开设了专场讲座。今年“五一”,我们在华工演普及版的《剧院魅影》,一些东莞的朋友来看了,结果就促成我们6月10日到东莞文化周末的这场演出。
广州的歌剧向哪走?
记者:2007年,广州歌剧院将竣工。
邓韵:那只是个“盒子”,是硬件,发展歌剧事业还得靠软件。
记者:除了硬件外,广州的歌剧事业还需要什么?
邓韵:我觉得还是一个平台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还是培养观众上。莎拉布莱曼那么好听的音乐会,在广州上演仍然亏损那么多,没人欣赏。所以,无论广州歌剧院2007年还是2008年启用,重要的还在培养观众上,这需要过程,需要时间。
记者:广州需要组建专门的歌剧团吗?
邓韵:我不认为广州需要一个专门的歌剧团。纽约或米兰这些城市,一年上演两三百部歌剧,他们才需要常设的演出团体,其他城市没必要养一支专门的队伍来表演歌剧。国外不少地方都有业余歌剧表演团体,团员来自当地诗歌班或合唱班,平时都有正式的工作,一年排几部歌剧,都是通过业余时间来演出。
歌剧的种子要发芽(采访手记)
风荷
有两个日子在广州歌剧迷心中记得很清楚,一个是2003年9月,广州市歌剧学会成立,歌剧爱好者以及有志于从事歌剧表演的人士从此找到“组织”;另一个是2007年,广州市歌剧院预计届时竣工,从此广州将有一个媲美京沪的歌剧表演场所。两个时态一个是过去时,一个是将来时,而把两个时态联系在一起的是广州市歌剧学会的行动——踏踏实实地培养观众。
广州乃至广东在内地无疑是个经济发达的地方,“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但富裕了只是享受着喝多少年份的红酒或买多少幢别墅吗?富裕的物质环境更能为我们提供进一步发展精神文明的条件,所以不应该只满足于去哪里吃秘制蒜香骨,我们还应该知道咏叹调、“贝九”,说一两门外语。毕竟,2010年我们就要当亚运会的东道主了。
艺术对提高人的素质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如,音乐可以使我们凝神静气,可以让我们体会人生五味,可以带给我们精神感受。有位作合唱指挥的朋友告诉笔者,他的学生周末上完合唱课后,三四天心情都非常愉快,感觉神清气爽。心情的愉悦必然也给周围的人带来愉快的感受,因此,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就这样蔓延开去,社会也会更加和谐。作为舞台表演“金字塔”顶端的歌剧,已日渐为人们所喜爱,成为这和谐社会中跃动的音符。
培养歌剧观众知易行难。唱片公司推出新人,尚要准备3年“颗粒无收”的纯投入期,推广高雅艺术,更是难上加难。2007年,广州将有自己的歌剧院了,一个真正可以上演歌剧的地方。让我们从今天起关心广州的歌剧事业,让歌剧的种子在南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