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回家”
本报讯(记者 毛韵心 实习记者 李鸿睿) 家,是每个人心灵停靠的港湾。每当我们走进流浪儿保护救助中心,见到这群迷失家的孩子们的时候,问去他们最想去的地方,答案只有一个--家。
3流浪儿已回家
昨天,当我们再次来到昆明流浪儿保护救助中心,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了我们一个好消息:在报道见报之前,已经有3名流浪儿被送回了家。 他们分别是王兰特、黄华和马龙。就在几天前,王兰特和黄华的家属到救助中心找到了他们;而马龙也和千里之外的外公外婆取得了联系,之后救助站的工作人员把他护送回到了新疆。
“我们这里就是这样的,流浪儿进进出出,流动性非常大。”中心的李老师许多年来接送过成百上千个流浪儿,但他并不希望孩子们多留在救助站一天。“我们工作就是帮每一个流浪儿找到家”,李老师说,孩子一送到中心,教导老师就会和每一个孩子谈心,从孩子们提供的线索中,帮孩子找到家。一般来说,进来的孩子很快就能和家庭取得联系,但还是有部分流浪儿因为年纪太小,或者是流浪的时间太长,无法提供回家的信息。
3个“钉子户”想回家
杨振林、王成富和”小山东“就是众多流浪儿中无法找到家的“钉子户”。据杨振林小朋友自己说,他在9个月前离家出走,理由是无法忍受父母经常吵架。出走后,他一直在外流浪,去过很多地方(昆明市区内),流浪了3个多月后,在半年多前被送到了救助中心。也许是他还太小,也许是流浪在外时间太长,他甚至已经无法说出自己父母的名字。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可以在纸上歪歪斜斜写下自己的名字--杨振林。
“家”王成富的心里更加显得模糊不清,由于父母早亡,从小失去家庭的王成富早早地被推向了社会,“自立更生”。但由于年纪太小缺乏技能,王成富只能做些小偷小摸的事。王成富说,他在昭通的老家还有一个哥哥,但他不想依靠哥哥,要“自己养活自己”,但当问起准备靠什么养活自己时候,他呆呆地看着前方,良久无语。
小山东是让中心工作人员最头疼的一个,他除了说自己叫“小山东”之外,其他任何问题都是一个答案--“不知道”。李老师说,听“小山东”的口音,他应该就是昆明市官渡区人,中心工作人员曾经多次去官渡区帮他找家,但几次都无功而返。再过10几天,“小山东”留在中心的日子就满3个月了,李老师说,真希望孩子的爸爸妈妈能看到报纸,来中心把小山东领回家。
踏上回家路
这几天,救助中心又来了几个“新面孔”,15岁的夏伟杰小朋友家住贵州毕节,1个月前准备扒火车去找自己在贵阳的外公,结果却扒上了一辆开往昆明的火车。火车到昆明后,派出所的民警告诉他扒火车危险,把他送到了救助中心。目前他已经和家人取得了联系,很快就将踏上回家的路。
13岁的杜飞龙前天刚刚被送到救助中心,据他介绍,前天他和妈妈从大理坐车到了昆明,本来要跟妈妈坐火车去贵州安顺看外婆,在火车站买票时,他和妈妈走失了。杜飞龙操着一口纯正的大理话说:“妈妈不知道我来了这里,他一定很担心。” |